RDPAC调研:超九成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重要性未来3-5年不变

瞿依贤2022-11-09 16:38

记者 瞿依贤 11月7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在进博会上发布“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的主题蓝皮书(下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一项RDPAC 2022年的内部调研显示,超过90%的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5年保持稳定。

RDPAC是一个由45家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非营利组织,隶属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从引入生产线、提供中国市场稀缺药品开始,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投资范围从市场和生产扩大到了研发环节,现在更是将中国研发中心融入其全球研发策略和体系。跨国药企给中国带来了从产品到管理、技术、人才和质量标准等等全方位的新鲜血液。

从1980年8月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跨国药企先是以合资制药企业的身份引入生产线,以解决人们“少药”的问题。南方谈话尤其是《专利法》的颁布实施,激励了跨国药企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兴办独资或者合资企业,这些一直将专利等知识产权视为企业最稀缺资源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纷纷建立起现代化工厂,努力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诺和诺德更是于1997年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中国新药研发领域由此开启了接轨世界一流的大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承诺再次激励了跨国药企的又一波投资高潮,更多的研发中心开始在中国设立。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合作领域由之前的市场和生产,扩大到了研发领域,截至2020年6月,RDPAC会员公司已在中国大陆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

蓝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跨国药企在中国共设立了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并在中国大陆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至2018年,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一些跨国药企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

现在,这些研发中心吸引的那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回国研发人才,和中国研发中心培养出来的新药研发精英,已经成为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研发掌门人或企业家。先前引入的医药代表模式,不仅架起了中国医疗系统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桥梁,还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中国医药产业输送了一批掌握国际管理经验和具备国际视野的医药管理人才。一批CRO和国家级新药研发创新平台公司近些年纷纷在中国诞生。

蓝皮书认为,中国制药行业走出了一条合作、发展、国际化的道路,中国成为全球同步研发网络的重要一员,中国医药行业也逐渐成长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跨国药企更是成为中国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一员。

在“治已病”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国累计上市了280种新药,跨国药企贡献了2/3,聚焦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和消化/代谢等疾病负担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几大领域。

现在,随着药审改革推进和医保改革等举措落地,患者不仅“用得上药”,更可以“用得起药”,如慢性呼吸疾病的疾病负担已经在10年间降低了30%,中国的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从2005年到2015年上升了10%,达到40.5%。

在“未治病”方面,RDPAC的研究提出,依据未满足的需求、对疾病路径的生物学理解,以及围绕每种技术的投入等指标,10项创新技术有望在2040年前对健康产生重大促进作用。预计推动这些突破性技术的上市,可进一步降低疾病负担约 20%。其中,组学和分子技术、下一代制药、细胞疗法与再生医学、创新疫苗和电子药物等五大技术革命与药物治疗息息相关,均由创新药企主导或深度参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医疗、医药、医保、医美等大健康领域的人物、故事、资本,微信号:yixian-er,邮箱:quyixia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