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全球领先的多元化科技创新企业3M携旗下四大事业部的前沿创新产品悉数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中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这是3M第五次参展进博会。
期间,3M推出全球首发新品——3M™新雪丽™云纤保暖材料,其具有高保暖、轻量化的特性,含有高达80%的循环再生环保材料,且采用全新加工工艺,优化产品加工流程,从原料和能源双向入手降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同时展出的还有思高™Greener Clean百洁布由100%植物纤维和其他可回收材料制成,不仅拥有超强韧性和持久性能,更大幅降低了产品的环境足迹。此外,3M在本届进博会期间还在中国市场首发了Aura™9321CN+颗粒物防护口罩和用于汽车维修的3M™蓝色网格砂。
步入后疫情时代,个人安全健康等话题备受关注。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3M在本届进博会上带来了全新的HFRO系列大通量无罐纯水机。产品集3M强化过滤系统、简约的外观设计和高品质铸造工艺为一体,纯水产水率超出国家一级水效能效标准,大大减少废水,从“源头”带来更加健康、安全和绿色的纯净饮水体验。
作为全球多元化科技创新龙头企业,3M在材料研发、材料生产制造领域有百年历史;时至今日,推出的产品已超过六万种,服务于各个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目前,3M在中国建立了9个生产基地,而位于上海的3M中国研发中心也是3M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
提及怎样看待中国市场在3M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在疫情期间被委以重任的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表示,“我们在这两年疫情期间已经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最为关键的,还是尽最大可能和努力提供确定性。”
丁泓禹1993年加入3M中国。近30年来,先后在3M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多地区的业务部门担任重要职务。2021年12月,丁泓禹被擢升为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并再次回到中国上海。去年进博会期间,3M宣布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在其苏州工厂设立一条半导体研磨盘生产线,该半导体研磨盘生产线已于2022年初实现量产,投用后与3M位于上海的半导体研发实验室形成合力,助力中国半导体行业客户获得更为完善的本土供应链支持。
在他的持续推动下,3M持续投资中国市场。“中国在产业链上的优势犹在,经过以往38年在中国的投入,中国已经成为3M全球业务发展重要的战略市场。”丁泓禹说。今年9月,3M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金山工厂的结构胶测试实验中心,进一步加速“研发-生产-测试”全链路的本土化落地进程。新产品正式投入量产前,优化配方、测试验证与提供样品的响应周期将从原先的40天大幅缩短至7天,凭借更突出的协同优势和响应速度,鼎助中国客户敏捷把握市场动向。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深耕38年的3M认识到参与并融入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双碳”战略目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历史进程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中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诠释“科技改善生活”的深刻内涵,将有助于加速国际化的创新成果惠及本土市场与本地消费者,并推动本土创新持续走向世界。
对于连续第五年参展进博会的3M而言,进博会不仅是公司首展、首发其多元技术与解决方案的重要舞台,更是与本土合作伙伴相识、相知、相伴的催化剂。“3M很高兴看到中国对绿色发展的重视。我们相信国际间、行业间的合作联动也是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的推动力。3M将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丁泓禹表示,“未来,3M将持续厚植中国市场,扩大国产比重、加码本土研发、增强人才梯队,继续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尽一己之力。”
访谈:
沈建缘:在3M工作了那么多年,你怎样看待3M如今所处的发展阶段?
丁泓禹:3M在中国的发展是和国内的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息息相关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崛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出口驱动到推动内需再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3M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连,并借助创新产品与技术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当前客户和市场上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国内包括电子及工业等领域客户如今快速迭代、多元创新的产品开发诉求越来越多,为此我们不断加大国产化比重,持续加码本土研发,以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投资,以加强与本地客户的协同创新、加快响应中国日益升级的市场需求,并通过不断加大国产化比重,提升我们的供应链优势,增强3M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通过不断引进创新技术,发展本土研发力量,如今,3M中国研发中心不仅能为中国客户提供符合本土需求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3M中国本土的创新成果也向全球输出,供全球共享。
沈建缘:会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丁泓禹:目前,3M正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实现在电子、汽车、工业防护等领域多个项目的本土化落地。谈到机遇与挑战。我认为,更为精细化的市场划分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要求我们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了解得更深更透彻,也需要更多的跨界创新与合作。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商业模式,都需要打破原有的界限,寻求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速度。因为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制造要求我们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甚至要超前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3M通过51个技术平台的交互应用,达成交互创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流程非常注重客户需求的挖掘与市场定位的分析,与客户紧密沟通,一起探索行业发展道路和最紧迫的需求,从概念产生、样品测试到最后的产业化都协同创新,以“客户为先”,确保不丢失市场先机。
沈建缘:目前,3M在华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丁泓禹:今年年初我才回国就经历了上海疫情。我们员工为确保口罩生产不停歇、客户供应不断线,以及后期快速的复工复产付出了艰辛与超常的努力,让我非常感动,我们中国管理团队在此期间也是精诚协作、高效应对接踵而至的难题。我很幸运能与这样的中国团队一起工作,我对3M在中国实现后续更强劲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信心。
中国是3M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始终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推动在华业务不断迈上新台阶。早在1994年,3M公司便在中国设立了创新技术中心,总部设在上海漕河泾经济开发区,随后分别在北京、广州、苏州、成都设立了技术中心,并于2005年投资四千万美元在中国上海建立世界级的研发中心,于2007年正式落成,中心拥有40多个实验室,是3M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
在上海落户的3M全球首个汽车材料科学学院(AMSA)是我们进一步强化客户合作、加强行业协作创新的平台。在上海设立的3M中国设计中心也让我们更贴近客户,并以个性化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本土市场。
我本人加入3M近30年的时间,从3M中国开始、先后在美国总部和新加坡都工作过。对3M运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以及中国市场都很熟悉,所以回到国内担任现在这个职位,我们计划持续发力中国市场,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正如我们在过去三十多年所实践的那样。我相信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会将3M中国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沈建缘:怎样达成这个“新高度”?同时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
丁泓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3M中国团队加班加点,保生产,确保口罩等防护产品的供应。此外,3M中国团队还制定了一份行动手册,也为3M在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运营提供了如何应对疫情的指导与参考。对于应对不确定性,我们在这两年疫情期间已经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如今,中国市场整体呈现快速迭代、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3M对此加码中国投资、建立中国设计中心、完善实验室布局、提升本土化供应链支持。我们不单单满足于单纯的产品支持,并提供配套的系列应用解决方案。我们的医疗健康及消费产品更是与本土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且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最为关键的,还是尽最大可能和努力提供确定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本土需求,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和消费者。
沈建缘:对3M而言,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的地位是否受到影响?
丁泓禹: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营商环境稳步提升,且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优势和价值也并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同时数字经济推动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增长机遇和发展空间,包括工业、电子、汽车、医疗健康、空气质量和安全防护等3M前沿技术所涉足的领域。在中国,3M的居家健康和职业安全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信赖,中国对现代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投资也将为3M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