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医疗科技的未来在中国

沈建缘2022-11-05 14:20

美敦力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仅源于美敦力全球持续聚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模式,推进本土化的战略布局,也来自美敦力在中国通过积极融入中国的医疗行业生态,对助力医疗科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建设提升本土能力的贡献与价值。

2022年11月5日,美敦力连续第五年参展进博会,展出了包括心脏及血管健康、智能骨科与神外手术、神经科学、未来手术、肾健康以及智慧医疗6大领域的多款创新产品。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一个国家级平台对行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们也积极推动更多新产品在中国首展首秀。”

从第一届进博会上,被誉为全球最小,重量2克都不到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Micra;到第四届进博会上展出后,于2021年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上市,被媒体誉为“自膨胀瓣膜的鼻祖”的美敦力TAVR产品;再到第五届进博会展台上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时隔五年,美敦力不断见证进博会平台加速引入优质、可及、可负担的医疗解决方案的溢出效应,截至今年11月,两代Micra在中国已有超过6000例成功植入,植入年龄最大的患者104岁。这也令顾宇韶倍感骄傲,“中国的市场刚需,病患群体,临床医生人才都使美敦力确认,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医疗科技的未来在中国。”他说。

美敦力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是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医疗科技企业之一。目前,美敦力在中国拥有1个研发中心、2个创新中心和3大生产基地,业务覆盖心血管、手术及重症、神经科学与糖尿病四大医疗领域。中国是美敦力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

过去30多年间,美敦力向中国市场引入超过500种创新产品,本土研发创新产品65个,其中23个已销往海外市场。提高这个市场的医疗科技率及创新前沿产品的上市效率,将有效改善中国千万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在他看来,连续五届参展进博会,美敦力不仅利用这一国家级的平台在医疗机构、合作伙伴和医生群体之间搭建“桥梁”,推进了先进医疗器械从展品到商品的上市进程。与此同时,也通过与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沟通,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应用特点和需求,以此洞察行业需求并转化为研发要素,推动美敦力下一代产品的突破和创新。

本届进博会,美敦力将首次在国内同时展出针对不同手术场景推出的手术辅助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首次在中国展出的Hugo RAS System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Mazor X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以及Stealth Autoguide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系统。

三大手术辅助机器人解决方案之一的Hugo RAS System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相比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手术机器人,可令医生有更多操作灵活度,开放式医生控制台及脚踏板设计,确保主刀医生与手术团队实时顺畅合作,其Touch Surgery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手术视频储存、管理及分析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疤痕。

“在多次参展过程中,我们接待了很多政府领导,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生,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产品,不仅让新产品上市进程缩短了一年到一年半。也把第一手的应用体验告诉我们,一线医生工作者的反馈和想法对我们下一代产品的研发非常重要,帮助我们不断升级优化产品。”顾宇韶希望,那些对美敦力足够信任,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病患解除痛苦的医疗工作者,很快就能通过美敦力推出的手术辅助机器人解决方案,去实现他们的“妙手丹心”。

在“机器人”之外,美敦力还展出了70余项创新产品。Aurora EV-ICD 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Vanta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系统以及BioButton可穿戴多参数监测等多款创新产品将通过进博会平台完成其亚太及中国首展。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另外根据IDF 2021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中国糖尿病就诊患者人口已接近2,20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73.2%的患者患有糖尿病合并症,共计1,603万。脊髓电刺激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重要手段,并可解决糖尿病患者的疼痛和下肢微小血管血供的问题。

以此次进博会期间首次展出的Vanta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为例,搭配MyStim智能患者程控仪和智能医生程控仪,方便对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参数进行精准设置和调整,也让患者可在家自行调节参数。升级优化后的电池使用寿命最长可达11年,在同等设置下比其他同类设备长约2倍。可以帮助更多慢性疼痛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改善疼痛、提升生活质量。目前尚未在国内注册上市。

从技术角度看,美敦力的产品是融合创新、材料、自动化以及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则基于不同的诉求各有突破。

Aurora EV-ICD 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此次也在进博会期间将完成亚太首展。作为目前临床上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主流治疗方式,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简称ICD)大多经血管内植入电极导线。Aurora EV-ICD则将电极导线放置在胸骨下,导线更靠近心脏同时不进入心血管系统。既避免了经心脏和血管的并发症,又使得除颤能量能降低到与传统经静脉ICD相同的水平,有望造福我国每年约54万心脏性猝死病患。

BioButton则是一种医学级别的可穿戴多参数监测设备,尺寸比一个硬币稍大,贴在胸部,每天可监测多达1440次生命体征数值,包括皮肤温度、静息时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最多可连续工作30天。还被应用于新冠疫情的居家防护和监测中,它能识别使用者是否出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该产品已被FDA批准上市。在2021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CES),BioButton获得了最佳创新奖。

顾宇韶认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从最初的产品到现在实现端到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美敦力在中国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全球领先性,一定会传导到医疗行业。美敦力全球总部同样认同中国数字医疗的领先性。”他说。

但美敦力并不仅仅是在售卖产品或解决方案。美敦力先后在中国设立了美敦力中国基金、美敦力创新加速器、与国内顶尖的院校联合成立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等等,通过与本土产、学、研多方面合作,不断加强本土创新能力。事实上,医疗行业的并不是依靠某个公司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这也是美敦力不断加大本土化投资的原因。

2021年10月,美敦力与临港新片区签署协议,成为第一家在临港投资的跨国医疗企业,共同推动全新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促进新疗法和新产品的临床应用。2022年6月,美敦力康辉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构建骨科产业高地,推动中国医疗创新产业链升级。

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厂商在华业务的操盘手和本土化战略的执行者。顾宇韶亲自参与和见证了美敦力上海培训中心从初建、扩建到升级的过程,也亲历了浦东研发中心的选址和建立。2005年成立的上海创新中心至今已培训医疗专业人士超过7万人次,2021年新落成的成都创新中心预计每年培训约7000名医疗专业人士。

这些积极的本土化投资布局,基于先进的前沿技术、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组合,将帮助美敦力在中国市场形成由本土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及应用场景组成的创新网络。不仅帮助美敦力成为中国生态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也帮助中国的医疗创新走向全球。

如顾宇韶所言,“美敦力全球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中国目前已经是(美敦力)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中国的老龄化、城镇化正带来的医疗器械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中国也是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的重要市场,我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

 

访谈:


沈建缘:历年进博会展台上的首秀展品,从“展品”变“商品”的过程意味着什么?

顾宇韶:每年都有过去几年的展品通过在进博会上的首展首秀而加快了上市进程,但我们最在意的是先进疗法的可及性和普及性。

谈到产品和疗法,美敦力拥有可以覆盖人体70种重大疾病的创新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每一秒钟全球就有两个病患受益于美敦力的疗法。最小的心脏起搏器Micra,截止到目前为止,两代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已有6000多例植入,年龄最大的患者是104岁;2022年4月Mazor X 正式投入临床,半年来,已开展临床手术近百例,这些令我们所有人都很欣喜。

 

沈建缘:医疗器械自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这样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起步较早的市场,有没有可能更加速这一趋势的发生?

顾宇韶:中国是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市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相信中国互联网的全球先进性一定会传导到医疗器械行业。美敦力创新基金和医疗创新加速器也在关注和投资于早期的数字医疗的初创公司。

一方面,国家政策非常支持远端医疗,另一方面远程诊断和监控都很适合我们的疗法。比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后需要远端随访。一旦确定了使用场景,中国互联网的厉害之处就很快会在应用中体现。对此我们全球总部也是认同的。

我们全球CEO认为,中国的数字医疗很可能在短期仅有的几个领域可以领先全球的。包括政策的支持,包括病患个人信息在医院的集中化都适合我们在这方面做很快速地创新和应用。所以,我们也跟美国总部说了有任何医疗器械数字化的创新,请优先考虑中国市场,我们一定会做得超出预期。

沈建缘:作为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像您刚才提到的在全球疫情以及因为地缘政治导致的业务的不确定性?如何看待中国在供应链节点中的价值?

顾宇韶:美敦力是一个本土化战略坚定的执行者。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本土化战略。另外,中国所有的要素都决定了它会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创新来源之一。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原因,我们希望彻底地融入到本土的生态,成为这个生态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医疗行业成为一个非常健康的以创新为主导和和持续发展的行业。

商业观察研究部主编
关注科技、商业、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人物访谈,跨国企业深度报道和独家采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