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吉·古根海姆与波洛克在《壁画》前的留影,1946年
1940年,在巴黎被纳粹德国入侵几天前,艺术品藏家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 1898-1979)不得不放弃在巴黎建立博物馆的计划,逃往法国南部。之后她辗转回到了纽约,随行带回一大批她低价"抢购"来的欧洲一流艺术品,其中包括布拉克、蒙德里安和达利的作品。她在纽约开了一家名为"本世纪艺术"的画廊(Art of This Century),在那里展出这些壮观的胜利果实。这个画廊很快就成为曼哈顿知识界和艺术团体最热衷的聚会地点——那些大都是超现实主义者的欧洲艺术移民,还有属于纽约学派的年轻画家们,都在如饥似渴地寻找着新的艺术语言,以表达大萧条、二战和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带来的希望和焦虑并存的复杂感受。
正是在佩吉·古根海姆的画廊里,欧洲和美国的艺术界碰撞出了火花,点燃了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新的运动。
杰克逊·波洛克《诞生》,1941年
波洛克在事业上的转机首先得益于霍华德·普策尔(Howard Putzel)不遗余力地游说。普策尔是佩吉·古根海姆的助手,对波洛克十分狂热,极力想要说服她为波洛克举办一场展览。佩吉在艺术品位上是个十足的欧洲中心主义者,对于波洛克的作品,她很犹豫。所以,在一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评审筛选中,当评委之一的蒙德里安驻足于波洛克的《速记形体》前并对她说 : "这是迄今为止我在美国看到的最有趣的作品,你一定得盯好这个小伙子。”佩吉几乎是又吃惊又不解。
《速记形体》并非一张抽象画。画面中两个图腾一般的人物彼此面对,他们正进行激烈的争论,红棕色的胳膊疯狂地打着手势,胳膊切入桌子的红色边缘和画面的淡蓝色背景。向观者倾斜的小桌,勾勒出两个拉长了的形象,一些难以破解的符号被随意涂画在画面的最上层,像是速记,又像是数学家在黑板上留下的匆匆演算。从中可以看出毕加索的影响,以及波洛克对米罗的致敬,而明亮的色彩中也有马蒂斯的影子。总之,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毕加索、马蒂斯和米罗这三位波洛克最崇拜的欧洲画家——尚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位艺术家后来会发明滴画法并以之成名。
在蒙德里安的提点下,佩吉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不出所料,展览开幕后,这幅作品博得了强烈关注,"这为我们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现。"《纽约客》的艺评人罗伯特•科茨(Robert Coates)这样写道。
几周之内,佩吉就和波洛克签订了一份合同,每个月给他150美元的薪酬,不算多,但足够让这位年轻人辞去博物馆的门卫工作了。
1912年,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出生在怀俄明州的科迪(Cody),是家里五兄弟里面最小的一个。因此,波洛克从小就备受溺爱,母亲不让他做任何杂务,也不计较他的过失,还纵容他的各种异想天开。波洛克的哥哥查尔斯很年轻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当查尔斯前往洛杉矶奥蒂斯艺术学院学习艺术时,波洛克和他最小的哥哥桑德也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追随查尔斯的脚步。
1928年,16岁的波洛克从原先的高中退学,转到洛杉矶手工艺术高中求学。然而,他在手工艺术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却一再暴露出自己技术能力上的不足,绘画方面尤显笨拙——他曾两次被学校劝退。到了1930年,他已经被降至非全日制学生,每周只上一天半的课。那时的他似乎已经走投无路了。
每当谈到绘画,波洛克都因自己天赋的匮乏而深感痛苦,而与更有天赋的同学接触,只会让他自惭形愧。他的小哥哥桑德曾这样调侃道 : "如果你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觉得他更应该去打网球,或者当一个管道工。"然而,恰恰是这些不利条件才使成功真正值得铭记——不利条件并不一定就是缺陷,有时反倒是一种天资,一种对于一般要求而言略显多余、格格不入的才华。
1912年,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出生在怀俄明州的科迪(Cody),是家里五兄弟里面最小的一个。因此,波洛克从小就备受溺爱,母亲不让他做任何杂务,也不计较他的过失,还纵容他的各种异想天开。波洛克的哥哥查尔斯很年轻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当查尔斯前往洛杉矶奥蒂斯艺术学院学习艺术时,波洛克和他最小的哥哥桑德也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追随查尔斯的脚步。
1928年,16岁的波洛克从原先的高中退学,转到洛杉矶手工艺术高中求学。然而,他在手工艺术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却一再暴露出自己技术能力上的不足,绘画方面尤显笨拙——他曾两次被学校劝退。到了1930年,他已经被降至非全日制学生,每周只上一天半的课。那时的他似乎已经走投无路了。
每当谈到绘画,波洛克都因自己天赋的匮乏而深感痛苦,而与更有天赋的同学接触,只会让他自惭形愧。他的小哥哥桑德曾这样调侃道 : "如果你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觉得他更应该去打网球,或者当一个管道工。"然而,恰恰是这些不利条件才使成功真正值得铭记——不利条件并不一定就是缺陷,有时反倒是一种天资,一种对于一般要求而言略显多余、格格不入的才华。
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普罗米修斯》,壁画,1930年
1930年的夏天,正值美国国家经济动荡、政治不安之际。波洛克有机会参观了墨西哥壁画家José Clemente Orozco在波莫纳学院新创作的壁画《普罗米修斯》,画面上跃动的火焰所衬托出的英雄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雄心壮志都令波洛克感到震撼。当年秋天,波洛克跟随他的哥哥来到了纽约。纽约是美国当时唯一一个可以真正通过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当代艺术的城市。这座城市多样化的人口构成、诸多的移民,使一种源自欧洲和墨西哥的现代主义运动得以传播。当然,现代艺术也会遭到质疑,甚至是大部分人的公然反对。但是,围绕现代主义的种种话题至少在纽约引发了关注与争论。
未完待续。
熊琦/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