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把企业打造成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

王雅洁2022-10-22 15:4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现场聆听了报告,我深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带领中国建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0月20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如是说。

在他看来,作为建材行业的唯一央企,中国建材具有鲜明的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带动功能,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领域,更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标杆。

经济观察报:你对二十大报告的理解包括哪几方面,你认为报告有哪些亮点?

周育先: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5年以及十八大以来10年的工作成果,深刻阐明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为做好新时代国资央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指明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围绕高质量发展任务,结合中国建材集团实际,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将创新的地位提到新高度,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也是中国建材长期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以创新提升“国之大材”核心优势。充分发挥领军作用,围绕“四个面向”,加快引领我国基础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材料行业弯道超车,建设材料强国。中国建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建材制造商、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水泥和玻璃工程等7项业务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创造多个材料领域原创技术工业化量产的案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实力,荣获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落地。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深化改革,并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中国建材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壮大的企业,改革是企业的基因。我们要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以改革健全“国之大材”培育机制。在企业经营的主攻方向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积极推进改革举措,争做国资央企改革排头兵,充分调动企业家、科学家、非公股东、经营管理者、骨干员工等各方积极性,培育打造“国之大材”的优质土壤。

三是加强企业党建,以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专门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出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事业的高度历史自觉。新时代国资央企的发展实践生动表明,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牢牢把握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建材是坚持党建经营一本账的中央企业,要以党建铸就“国之大材”精神内核。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决扛起产业报国、材料强国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经济观察报:可否介绍下现阶段中国建材的发展情况?

周育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材集团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整合优化,经营发展稳中向好、快中提质,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过去的以基础建材为主,成功转型为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足鼎立”的材料产业投资集团,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效益方面:我们的经营业绩连创新高,2021年底资产总额6522亿元、营业收入4155亿元、利润总额387亿元、净利润287亿元,近十年社会贡献总额累计4854亿元。

深化改革方面:构建了建材集团的“4335”改革新模式,高标准完成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今年正式转正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创新驱动方面:攻克了高性能碳纤维及玻璃纤维、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8.5代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了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水泥和玻璃工程7项世界规模第一的业务。

国际化方面:水泥玻璃国际工程市场占有率连续14年全球第一,以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标准服务“一带一路”,连续4年稳居全球建材企业榜首,不断走进世界建材舞台中央。

这些成绩说明,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要求的、是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并经过实践的,我们探索出的建材行业转型升级之路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方案是可行的。今后,我们将持续强化投资能力建设,坚持战略理性与经济理性相统一,将中国建材打造成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以“国之大者”的使命始终当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为国家稳经济稳增长贡献建材央企力量。

经济观察报:中国建材是如何把握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的?

周育先:我觉得是两个方面,就是做到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相统一,用市场化的方式执行国家战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战略理性,就是中国建材集团是中央企业,而且是建材领域的唯一一家中央企业,要把集团事业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积极担当作为,主动承担国家责任、服从国家战略。我们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国家队,就要积极解决“卡脖子”技术壁垒,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黑色黄金——碳纤维为例,作为战略性新材料,碳纤维长期被日美等少数企业垄断。中国建材十多年不求回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最终自主攻克并系统掌握T700、T800、M30、M35千吨级以及T1000、M40百吨级技术与装备,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自主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材的碳纤维还鼎力支持国产大飞机的制造,中标成为三个机身段的合格供应商。

经济理性,中国建材集团归根结底是充分竞争领域的一家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办企业,要创造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我们开展股权运作,加快上市公司同质业务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逐步提高收益收缴比例,并将分红收益全力投入到新材料的成果转化上,以实现基础建材反哺新材料产业发展。我们牵头设立国内最大规模之一的新材料产业基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进材料产业化,惠及大众民生。比如刚才提到的碳纤维业务,我们十年磨一剑,从2020年开始盈利,目前在西宁建成年产2万吨的基地,并在科创板上市,市场应用和产能扩张态势良好。此外,中国建材还开发出一系列服务诸多行业企业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新材料,比如0.03mm柔性可折叠玻璃、5.0中性硼硅药用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发电玻璃、锂电池隔膜等一批新材料突破“卡脖子”封锁,实现工业化量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新材料业务利润占集团总利润比例超过50%。

经济观察报:你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对未来的中央企业有哪些期待?

周育先: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蓝图上,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明确提到,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总定调上,会议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企业强则国家强,中央企业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中央企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带动功能,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领域,需要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作为建材行业的唯一央企,中国建材责无旁贷,要更加坚定许党报国为民的政治本色,心系“国之大者”,打造“国之大材”,充分发挥材料工业特色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用,更好践行“材料创造美好世界”企业使命,更好巩固大国实体经济根基,更好满足强国复兴伟业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经济观察报:在市场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建材未来将如何在战略性调整中抢占制高点,谋求全产业链共赢发展?

周育先:对中国建材来说,推进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既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二十大精神,也是集团把握产业战略发展机遇的主动选择。

我们三大业务板块,第一是基础建材板块优路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紧抓水泥+、国际化、双碳三大翘尾因素,努力超越平台期。目前,中国建材点线面协同推进水泥板块高质量发展:一是专注于“点”,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把水泥产品做到极致,把技术做到领先;二是延伸于“线”,整合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链韧性;三是拓展于“面”,创造水泥产业链的立体价值。

第二是新材料板块优结构,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国家队,要积极解决“卡脖子”技术壁垒,加快新材料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和工业量产,通过产业基金、并购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着力选择和培育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潜力、有资源优势、有技术储备的产品,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第三是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优品质,在目前水泥玻璃国际工程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继续强化技术、设计、工艺、装备、安装、管理等全产业链优势,为我们集团自身以及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为巩固并扩大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支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