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可期 资管机构年内自购金额近百亿

洪小棠2022-10-22 10:4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10月中旬以来,资管机构的自购热度骤升。

随着2022年下半年A股市场震荡,各资管机构在业绩与规模方面均承受着压力。为了向市场传递信心,各资管机构集中开启了自购行动。

自10月17日以来,包括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自购公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三日内就有不少于25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金额从1000万至1.5亿元不等。

不仅仅是公募机构,私募机构、券商资管亦拿出真金白银自购旗下产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各资管机构自购金额已近100亿元。

对于各资管机构的密集自购行为,记者采访的多家机构认为,当下沪深300整体估值低于过去均值水平,估值回升对市场影响或早于盈利回升,目前是提前布局的时机,把握基本面好转和景气预期主线。

自购潮起

10月20日,西部利得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近期拟合计出资1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10月19日,包括中融基金、瑞达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拿出真金白银自购。这是继10月17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等10余家公募机构发布自购公告、18日博时基金、睿远基金、银华基金等多家机构出手自购的延续。

例如,10月19日,中融基金公告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该公司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投资于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不低于4000万元。

此前,博时基金公告显示,将于近日以固有资金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公司在公告中承诺了持有期限,部分基金公司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1年。

鹏华基金公告称,近日公司将运用固有资金合计1亿元投资旗下偏股型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睿远基金在公告中宣布,将在近日使用公司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公募基金,拟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睿远基金表示,申购后的持有时间将不少于5年。

对于自购理由,基金管理人公告中给出的理由大多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

从自购的产品类型看,绝大多数机构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部分机构已公布了拟自购的具体基金名称。如汇添富基金拟自购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型5000万元、汇添富优势精选5000万元,合计1亿元。南方基金拟自购南方比较优势混合3000万元、南方新兴产业混合2000万元、南方景气楚荟3个月持有期混合5000万元,合计出资1亿元。

不仅仅是公募机构,知名量化私募宏锡基金也宣布自购。宏锡基金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对量化CTA策略长期充满信心。本次自购计划,宏锡基金创始人、投委会主席刘锡斌申购不低于1000万元,该公司自有资金及员工申购约4000万元,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

宏锡基金方面表示,对于中长线资金而言,市场短期调整或许是布局和优化资产配置较好的时机。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今年已有118家基金公司参与了自购行动,拟自购金额累计达63.72亿元。

自10月17日开始,有多家基金管理机构宣布以公司固有资金自购公司旗下基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近3日宣布自购的机构已达27家,拟自购金额累计已超过18亿元。

而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0日,年内公募机构通过自购已经实施的净申购规模达81.72亿元。

不仅仅是公募机构,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今年以来已经有21家私募机构发起了自购行动,拟自购规模合计不低于15.66亿元,其中有8家私募机构计划自购金额不少于1亿元。

这意味着,年内各资管机构已经宣布自购计划金额达97.38亿元。

赎回披露机制待完善

财信证券统计以往机构的自购行为,发现存在一定的共性。2018年-2021年初基金公司自购的数据情况显示,公募自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基金公司自购产品多为旗下新发基金,存续基金自购少;2)是否为自购品种与基金业绩表现无直接关系,投资者购买基金应更多回归到基金本身,而非是否自购;3)自购产品结构方面,混合型主动品种的自购规模占比自2020H2以来显著提升并保持相对稳定,“固收+”类品种的自购规模占比提升;4)中期来看,主动权益品种自购比例不一定提升,主要系主动权益新基金发行数量及募资规模整体提升,自购必要性降低。

事实上,近年来,基金公司自购已逐渐成了公司宣传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宣传自购时“大张旗鼓”,赎回时却“静悄悄”,鲜少有公司愿意提及。对此,有业内人士呼吁建立自购资金的赎回披露机制。“基金公司应该对固有资金申购的旗下基金份额赎回操作予以信息披露,甚至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方式,提前‘预披露’,也好让持有人知晓基金公司的赎回,有利于做出投资决策。”一位资深基金评价人士认为。

机构建言后市可期

对于年内各资管机构的自购行为,多家机构均将当下沪深300整体估值低以及提前布局的时机作为主要因素。

前海开源基金表示,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中国资本市场将开启长牛慢牛行情,中国资产会是未来十年全球资本市场荒漠中最靓丽的绿洲之一”。

中欧基金认为,市场当前的低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沪深300整体估值当前不但低于过去均值水平,同时已临近2016年初、2018年底和2020年疫情初期的水平。估值回升对市场的影响可能将早于盈利回升,目前可以持续加大对A股的关注。“从行业角度排序,可持续优先关注具有政策支持、需求转旺且信贷支援较为充裕的行业,尤其是中期具备高成长性和高确定性的新基建领域,例如其中的能源基建、绿电和数字基建。此外,面对诸多风险事件的冲击,金融地产等行业的高股息率且低估值的个股防御属性凸显。关注对经济表现较为敏感的可选消费行业后续有望出现边际改善的投资机会。”中欧基金进一步表示。

展望未来,中融基金认为,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必将成功,在此过程中新能源、国防军工、TMT、医药生物、新材料、大消费等行业将涌现出众多优秀企业,“随着资本市场证券发行和交易制度的完善、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价值投资理念的践行,我们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