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业求解供应链金融难题:重征信更重履约表现

胡群2022-10-19 12:23

记者 胡群  10月17日,盛业(6069.HK)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簿记“N+N+N”模式储架ABS第一期产品——“招商证券-盛业科技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该储架ABS总规模30亿元人民币,本期发行规模2亿元人民币,发行期限2年。其中,优先级规模1.8亿元人民币,获中诚信国际给予AAA评级,票面利率仅2.9%,创医药资产ABS和同期限长三角保理资产ABS发行利率新低,得到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踊跃认购,全场认购倍数1.97倍。

为何盛业该笔ABS能取得如此低利率?

“这是资本市场对盛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可。”10月18日,盛业平台市场部总经理王峰向表示,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一直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盛业的风控逻辑是“重交易”,不只是关注于中小微企业征信情况,而是更加关注它们的履约表现,如它们在和核心企业合作时是否出现过质量、违约、服务等问题。一旦某供应商被核心企业拉入黑名单,即使它的征信情况再优质,也不会是盛业要服务的对象,这套基于基于数据驱动的供应商信用评估体系,正得到越来越多核心企业的认可。

增强平台交易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

什么是“N+N+N”模式储架ABS?

“N+N+N”,即N家供应商、N家核心债务人、N家保理公司,该模式能够灵活地处理供应链金融单笔资产散、小、账期不一的缺点。

储架发行是在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的基础上,发行人一次注册,多次发行的机制。在储架ABS模式中,企业在交易所首次申报时提交一整套框架性的申报材料,同时申请一个总的发行期数和规模,审批通过后会获得交易所出具的一份总的挂牌转让无异议函。在该无异议函约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期发行时,无需再次申报审批,只需将每次的发行材料上报备案即可。储架发行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总的发行审批时间,提高了单笔发行的效率。

盛业“N+N+N”模式储架ABS总规模30亿,可以一次注册,24个月内分多期发行,可以同时容纳多家保理公司、多个核心企业、多个增信方,有类似资产或者是有意向参与基建、医药流通行业央国企项目的金融机构和保理企业可共同参与。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的自身实力及在银行的信誉情况,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供应链,对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在风控、操作模式及征信等方面更强调核心企业的参与和上下游的协调和信息沟通,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多流合一,扩大融资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近年供应链科技发展迅速,赋能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成为新模式,但是,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卡点”。

盛业正在探索融入更大的生态以消除“卡点”。

9月27日,盛业旗下全资子公司盛业科技与中国交建(1800.HK)旗下全资子公司中交(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建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供应链数字金融、供应商信用评估体系、智慧工地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交建拥有60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产品和服务遍及150多个国家。交建云商是中国交建响应国家“互联网+”及企业深度数字化转型的号召和战略重点打造的云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累计入网的供应商超过10万家,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由于金融机构难以判断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导致了融资申请手续繁琐、线下审核流程长且需要核心企业确权。“双方合力打造基于数据驱动的供应商信用评估体系,有望增强平台交易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并持续挖掘平台数据的价值。”王峰称,中交电商拥有全线上的化的交易数据,从下订单、签收、对账到付款的数据都可以在平台上体现,由于线下的单据很容易造假的,甚至发票开立了都可以冲红,但是线上化数据不能篡改,在获得充分授权的情况下,盛业通过这部分数据去验证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这就增强交易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双方除了建立良好的数据共享互通机制,增强交易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盛业还有望通过交建云商覆盖其平台上的10万多家供应商,精准有效地挖掘潜在客户和业务需求。据盛业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盛业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平台累计客户数量1141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9%;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金规模14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

重视履约表现

当前,供应链金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在平安银行主办的2022供应链金融大会上表示,近年来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逐年扩大,账期越来越长,尤其是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增长11.82万亿,累计增长168%,而同期营业收入只增长51.7%,从账款回收期看,2021年相对于2011年,多增加了19.7天,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回款压力在增大,各类供应链金融服务还不充分,成本效率还有待提升。

“针对整个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我做不了什么评价,因为盛业一直专注在基建、医药、能源三个行业板块,而且十分的聚焦。这三个行业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经济周期能力,而且体量巨大。盛业的核心企业又为这几个行业板块的龙头央企,具有相对较强的支付和融资能力。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很多民营地产项目都停工,这个是事实情况。但是,房地产只是盛业的核心企业的一小部分业务,它们更多的覆盖铁路、公路、市政、轨道、水利、机场等领域。所以,盛业的业务发展保持稳健,业务规模还在持续增长。”王峰称。

在供应链金融中,如果核心企业信誉受损,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则很难再通过供应链金融融资。

王峰表示,传统金融机构重主体信用资质,在供应链金融上也比较依赖于核心企业的确权兜底,往往解决的是客户末端的需求,盛业“重交易、轻主体”的模式,通过多维度的数据验证交易的真实性,从而提供更前段的差异化金融服务。

“我们的客户是中小微企业,一般属于供应链上的弱势方,如基建工程的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等,他们同核心企业从达成合作意向、签合同、下订单、采购、配送、对账结算、再到回款,从一开始在采购环节就有了资金的投入和需求。”王峰称,核心企业也同样被下游企业方延迟付款,考虑到自身的现金流情况,就把压力转嫁给上游的中小微企业,从而出现了账期,这就需要上游企业方进行垫资。由于核心企业资质好,融资能力强,不会因为延迟付款而资金链断裂,但是这些中小微企业不一样,如果延迟付款,很可能造成他们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导致业务终止,影响自身的经营,这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要重视中小微企业征信情况,也应重视其履约情况,这就倒逼整个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而这正需要供应链科技发挥科技创新能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