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雪/文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清晰有力的论断,迅速成为了公共关注焦点。
其实,回顾过去十年,对实体经济的关注与呵护一直是宏观调控的发力目标。如今二十大报告再一次定调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各个部门中的关键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发力的方向所在。这同时也意味着,以往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制造”正在改变其固有的刻板印象,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出发。
从长三角的服装玩具到华强北的电子设备,我们在短短四十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如今,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成为了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不夸张地说,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已经成为了全球家喻户晓的经济体标签。而其中也批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为积累社会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时代所赋予的红利和企业家们的努力,成就了中国制造的瞩目成绩。当下来看,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链条的完整度,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都无人能够替代。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躺在过去的红利之上,还要看到中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我们主要产能的位置是居于“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主要负责组装和制造,获利能力较低,远离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核心,这也意味着,我们为之承担了巨大的环境、人力、资源等成本,却可能并无法获得相应的产出回报。
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进程之中,企业的角色不可或缺。如今许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已经开启了冲击技术和品牌的这两段价值分配高位的新征程。华为、比亚迪等公司品牌已经崭露头角,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们正悄然生长,成为所在领域的“关键先生”。他们的努力,正在赋予“中国制造”全新的内涵。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投入创新,中国制造也就拥有了澎湃不息的发展新动能。我们相信,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对于那些有志于实业的企业家们也意味着获得了新的时代发展机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