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过往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众多成就,突出表征之一,就是中国市场主体与就业人口的持续增长。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1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年平均增幅达12%;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九成。随着市场主体总量的持续增加,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也带动了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提高至3.51万元。
也因此,中国推动经济量质双升这一重要发展目标离不开广大企业的蓬勃发展。
为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保驾护航,提供公平、开放、透明的制度保障,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更关系到广大民营企业的未来。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对之前一段时间有关“国进民退”担忧的化解。民营企业仍将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创造者,近年来,面向民营企业的市场之门正进一步打开,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个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三澳核电项目成为我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作为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杭台高铁已于今年1月开通……政府不断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壁垒,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4亿国民的超大规模市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呈现的发展韧劲与活力,更多新兴重要领域的对内开放,也让更多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有稳定预期。全国工商联近期的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500强民营企业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下继续保持积极投资”。未来,各地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应有更大力度,让民营企业专注于发展,发挥更多创造性与主动性,也就能继续成为做大市场增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带动市场效率提升的活跃因子。
更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正在经历从规模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的转变,我国已有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科创板、北交所的设立,为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融资通道,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就近8成,科创板注册制提高了上市的包容性、适应性,通过设置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极大地促进优质科创企业上市,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标明,中国不仅拥有了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更推动了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作为冒险家、行业引爆者,民营企业家们创造性地“破坏”经济的惯行轨道,推动经济结构从内部进行革命性的创新,汇聚成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
当然,追求创新、不怕失败的企业家精神,同样需要可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疫情反复给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将是各地面临的重要课题,唯有实事求是地兼顾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科学、精准制定和执行防控措施,在事关企业的各项举措上不搞“宁严勿宽”,不动辄对众多行业的生产经营“一关”了之,全力解决企业疫情期间遇到的难题,才能让防控措施有精度、有温度,为企业送上定心丸,从而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各类主体自由竞争提供公平有序、开放融合的统一市场,激活更多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也将因势而成。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