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2022年9月22日,“《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报告与榜单发布会”在线上举办,会议发布了《普惠小微科技力——银行普惠小微金融战略与科技解决方案研究报告(2022)》、《银行场景生态与数智化运营报告(2022)》与2022中国零售金融榜单。
本次会议由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成都金融业联合会、零壹智库主办,中国零售金融智库、《陆家嘴》杂志承办,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香港科技大学数字金融实验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提供学术指导。会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作为学术嘉宾进行致辞。
曾刚指出,从国家层面看,由于经济增长的模式和经济动能的转化,零售金融已经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换成以消费为主。自2014年开始,中国消费在GDP贡献中远远超过了投资,虽然疫情使得当下消费受到影响,但中长期看,这种趋势不会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消费占主导的经济活动也带动了金融活动。经济活动的中心从企业活动行为转向个人行为,金融活动的主体需求从对公逐渐转化到零售。这不是以客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发展趋势决定的。
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曾刚认为银行进行零售银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经济结构变化是必须的,并强调了数字化的意义。
早年零售业务发展并不需要数字化,招行在零售金融的成功经验中并没有明显的数字化痕迹,但一卡通模式的成功已经无法复制。当下零售金融成功的核心在于数字化。零售端的客户已经高度数字化,客户行为高度线上化,支付端也进入第三方支付,银行经营生态环境和场景的打造过程中,离开数字化的业务手段也是无法实现的。
但数字化需要契合客户的需求,并非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零售银行数字化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满意度达到了,那么数字化就是成功的。数字化并非越先进越好,也不应该拿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银行。超出自身理解能力、组织能力或者投入能力的数字化是没有意义的。
从长远来看,零售业务仍然会是整个银行业创新,甚至银行业务数字化的先导,并带动整个银行业不断地纵深发展。基于此,曾刚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展望。
第一,零售业务模式本身需要更进一步地创新。当下的数字化场景所包含的运营方式、蕴含的风险和传统方式的逻辑不同。因此,银行不光需要在场景建设方面作出努力,还需要在中后台的管理理念,甚至风控上做出一整套相应的调整。倘若中后端的发展跟不上业务端,那么前端的努力效果也是有限的。
第二,数字化场景建设中,银行的主导权减弱,并需要参与到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中。合作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把控,则需要银行自身的判断与尝试。此外,这个过程也需要容纳到现有的监管体系中,监管逻辑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而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数字化转型只是一个先导,其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其他业务领域,包括对公和金融市场。零售端场景构建当中的经验和逻辑能够被总结,方法被抽象出来之后能够应用到产业端,助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但目前,这一块的衔接还不够,值得更多的探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