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在硝烟下“颤栗” 诺奖预示什么?

欧阳晓红2022-10-12 11:40

记者 欧阳晓红  全球市场在硝烟下“颤栗”,A股也不例外。失守3000点的A股何时能重振市场信心?上一次跌破3000点,A股的收复只花了4天时间。至少9月的信用扩张及信用结构改善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

当下,正处于危机时刻还是预警模式?与此同时,全球性经济衰退渐行渐近。

202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贡献”的表彰在预示什么?尽管危机此一时彼一时;其中的纠葛亦说不清道不明。

市场“颤栗”

意外升级的战争及非战争硝烟将全球市场推向寒冬,也令分析师们的预测不无“打脸”。

“节后,原以为A股能迎来开门红,万万没想到,开盘只有惊吓……这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3000点破就破了,不看不心烦。”  市场人士唏嘘不已。

国庆节假期,港美股经历超级过山车,但整体涨幅仍不小;对于节后A股走势,市场观点多持乐观态度。

殊料,10月10日,A股失守3000点,沪指报收2974.15(-1.66%);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均跌超2.3%;总成交额6280亿。芯片半导体、电子、旅游、食品饮料、汽车等细分概念指数跌幅超过5%。

外围市场上,欧美股市亦全线走低,但纳指报收10542.10(-1.045%)之外,其它指数均跌幅未超过0.8%。美元指数报113.1, 欧元对美元报0.9704, 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报7.1551。

这天,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中心发生了多起爆炸。该市的紧急服务部门称,有死伤报告。

两天前,俄罗斯刻赤大桥发生“爆炸”。俄罗斯方面称,刻赤大桥爆炸是乌克兰实施的 “恐怖袭击”;于是在两天之后,俄罗斯向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乌克兰主要城市发起导弹袭击报复。当日,俄罗斯RTS指数报收963.88(-4.10%),持续大跌。

外媒报道,除了人员伤亡外,袭击还破坏了乌克兰能源网的重要部分,促使该国能源部宣布从周二(10月11日)开始停止向欧盟出口电力。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对袭击感到“震惊”,他通过发言人说,这些袭击代表了战争的升级。

次日,A股企稳回升,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报收2979.79(+0.19%)、10577.81(0.53%)、2261.89(+1.15%);但成交额为5638亿。板块方面,房地产服务、景点及旅游、医疗器械、半导体及元件等居跌幅榜前列。电力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力、小金属等则居涨幅榜前列。

不过,交易所债券收盘时,多数地产债收跌。诸如,“19世茂03”跌超43%,“21旭辉02”跌超31%,“15世茂02”跌超28%,“20旭辉01”跌超22%,“15合景02”跌超18%,“21旭辉01”“20碧地03”跌超13%,“21碧地03”跌超12%,“20碧地04”跌超11%,“21旭辉03”“21远洋01”跌超10%。

不难发现,强美元周期下,人民币走低,急速上升的利率正在动摇全球市场与资产价格,包括波及中国房企美元债;加之,国庆期间疫情多散点复发,这更令地产企业持续承压。据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截至10月7日,全国有990个高风险区、668个中风险区。

当天盘中,美元指数报113.20, 欧元对美元报0.9706, CNH、CNY(在岸人民币)分别报7.1883、7.1816, 人民币中间价报7.1075; 但CNH当日盘中一度跌至7.2。

堪称“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951(+1.58%),但盘中曾再次升破4%;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报4.325(+0.29%)。早些时候,即9月28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曾跃升至4%,创2010年4月以来新高。

一路狂飚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仅推升市场融资成本,昭示美国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鹰派立场(11月或将再次加息75基点),还会引发金融市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危机时刻?

不只是战争意外升级+美国芯片新禁令(该国最新公布了“最激进”出口管制),以及秋冬疫情的反复;一场数十年未遇的利率冲击波也在裹挟全球资产。随着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提高利率以应对飙升的通胀,人们愈发担心经济衰退;包括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

10月10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警告,“非常、非常严重”的不利因素组合可能会在明年年中使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十天前,据投研机构 Ned Davis Research 的运行模型显示,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 98.1%,如此之高的衰退概率只是在 2020 年初及 2008-2009 年的金融危机时出现过。

“美联储持续收紧政策除了对金融资产回报产生直接抑制作用外,也会导致衰退风险升温。”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认为。

在他看来,短期债券收益率将被政策利率的上升推高,而长期债券收益率将被日益恶化的经济前景打压。因此,预计收益率曲线将进一步趋平/倒挂。

从经济影响来看,赵耀庭称,实际收入已明显受到挤压。预计2022年下半年美国消费者支出将有所放缓。美国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GDP在2022年前两个季度均为负值),而这可能会延长经济衰退的时间。 

方正中期期货研报指出,全球及各经济体的9月PMI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尤其是制造业。9月全球制造业PMI录得 49.8,自从2020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各国民众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不断下降,实物商品消费不断减弱,传导至制造业需求的降低。

而十一期间的百年大投行(瑞士信贷)濒临破产传闻、全球金融市场“过山车”行情等变量更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市场甚至认为,又一个雷曼兄弟来了,金融危机已在敲门;尽管,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士信贷宣布,将回购最高约30亿瑞士法郎的OpCo高级债务证券。

此举能使之免遭破产厄运吗?瑞士信贷业绩亏损和股价暴跌似乎仍令市场深感不安。

危机隐患时刻,衰退等相关话题亦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10月10日,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与道格拉斯·W·戴蒙德和菲利普·H·戴维格等3名美国经济学家,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诺贝尔委员会表示,三人的研究表明“为什么避免银行倒闭至关重要”。

伯南克自诩是大萧条的痴迷者。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有机会尝试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他在《行动的勇气》书中写道:美联储诞生于人们不太熟悉的“1907年恐慌”之后,遭遇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危机。那时,美联储失败了……结果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大萧条。75年之后,又在2007-2009年的危机和余波中,遭遇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我们行动了。

不过,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伯南克未能阻止危机的爆发,尽管他的研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市场认为,由此衍生的银行严格监管和超低利率时代,助长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更甚者,它们现在才慢慢显现出来。还有学者将当前全球不断蔓延的通胀之源头指向大量放水,货币超发;或昭示这其中的缘由不无纠葛。

如果不考虑2020年疫情爆发之际为应对危机祭出的大放水,115年之后,此前错判通胀预期的美联储又将面对第三次危机吗?2022年3月以来,为抗击通胀,美联储激进加息,已累计加息300基点。

高债务杠杆+通胀高企背景下,美联储,包括各国央行大幅加息恐加大或导致经济衰退、市场崩溃的风险,其也由此备受市场诟病。

获奖后的伯南克说,即使金融问题没有开始成为重要事件,随着时间推移,它让金融环境恶化,可能加剧问题,激化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他说,当前美国的经济与2008年前危机爆发时没有相似性,目前银行业整体状况好于2008年危机期间。

而2008年危机期间,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持续降息,将政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利水平,并通过量化宽松(QE)大举购债,旨在刺激经济。这与美国目前大幅加息,牺牲需求,抗击通胀的现状截然相反。

诚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均在强化功能监管;银行从审慎监管到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由此引申的严监管框架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似乎上世纪的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抵押品价值下降与贷款机构破产在今天并未出现。但政府债券市场仍压力不小。借贷成本飙升,是否会引发债务危机?

接下来,如果美联储基准利率超过5%的话,大部分的资金或许都会去投固定收益产品?除非超跌后的股市价值凸现,股息率超过基准利率。可见,全球金融宏观形势日趋严峻。

预警模式

现在,由强美元掀起的全球货币战愈演愈烈;“通胀+美联储紧缩政策+战争+疫情+能源危机+气候风险”等叠加诱发的完美风暴向我们扑面袭来……

或许,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组合导致的大衰退也好,债务危机或风险冲击也罢;现实中的各国央行已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开启了预警模式,严阵以待危机的爆发。

而202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贡献”的表彰似乎也在提醒我们,如何面对危机;因为他们的研究发现改善了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

这个时候,不只是非美货币的汇率需稳住,被视为一国家底与实力、可抵御风暴冲击的外汇储备亦尤为重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截至今年6月末的全球外汇储备数据(CCOFER),全球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截至今年6月末,全球外汇储备余额120368亿美元,较上年底减少8838亿美元。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汇率贬值引发的负估值效应是导致全球英镑、日元、欧元、加元、澳元和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美元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

管涛表示,将IMF的CCOFER和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外国官方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余额39026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余额的58.7%,较3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远低于2014、2015年占比约八九成的水平,为有数据以来最低。

“这表明,现在仅用外国官方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变化,已经难以准确判断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余额的变化,因为外国官方投资者既可能配置美债,还可能配置其他美元证券资产如政府机构债、企业债甚至上市公司股票等。”管涛说。

事实上,家底厚之外,经济基本面也要无恙,这样才能无惧危机,足以抗衡各种不测。

10月11日,据中国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9月信用扩张大幅提速,结构显著改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评论,9月M2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9月新增信贷大幅扩张,同环比均明显多增,信贷结构显著改善。在降息、减税和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政策进一步加码下,市场信心逐步修复,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提振居民按揭贷款需求,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456亿元,为三季度以来最高水平。9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多增6245亿元,继续显著回升。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并加快落地下,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有效需求持续回升,宽信用进一步提速。

“结合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及各项政策部署看,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扩张有望对四季度信贷和社融增速继续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温彬表示。

另一个利好消息是,新能源车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出口跃居全球第二。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8万辆,同比增长65%;可谓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

那么,“战火硝烟”弥漫全球之际,多空消息交织之下,近期较快贬值的人民币汇率能否企稳回升?

CNH、CNY一度在9月28日跌破7.24关口,10月11日,CNH再度触及7.20。对此,中国央行发文指出,从近年来走势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和美元指数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市场供求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外汇市场有能力实现自主平衡。并表示,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波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

央行还指出,下一步将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在硝烟下“颤栗”,A股也不例外。受累于外围市场及秋冬反复疫情的影响,失守3000点的A股何时能重振市场信心?

据相关统计,从历史数据来看,回顾前48次从跌破3000点到收复3000点:只有2次收复3000点耗时超过1年,另外46次都在1年之内。有30次在10天以内就收复了3000点,有9次只花了1天。收复3000点平均用时62天,中位数用时6天。而上一次跌破3000点,是2022年4月25日,重回3000点只花了4天。

最久的一次是2011年4月25日到2014年12月8日,花了1323天,近3年零8个月。

这一次的市场修复需要多久呢?至少9月信用扩张及信用结构的改善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