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郭盛:扩招与缩招间的行业变迁

田进2022-10-01 09:2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在2022年就业市场被贴上“史上最难就业季”“稳就业力度空前”等标签的背景下,作为月活跃用户超4632万、合作企业数超776万家的人力资源机构,智联招聘也在招聘数据的起伏中最直观地感受着不同行业的起伏变化。

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CIER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一、二季度全国CIER指数持续下滑,均低于2021年同期。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虽增加6.88%,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幅高达65.64%。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1-7月,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走高,7月达 19.9%,8月则小幅下滑至18.7%。

9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比2020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从国内看,疫情防控难度比2020年更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增加,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确实比2020年更大。

具体到行业,在2022年经济起伏过程中,不同行业也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情景。《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不同行业间就业景气极化程度进一步扩大,CIER指数显著低迷的行业有旅游/度假(0.28)、租赁服务(0.37)等;显著维持高位的行业有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3.03)、物流/仓储(3.53)等。

在专访中,智联招聘董事长郭盛表示:“疫情影响以及整体经济转型带来的压力,给企业和个人以及整体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一些行业的用工需求明显下降,招聘预算缩减,甚至出现个别企业裁员以应对危机的现象,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招聘需求走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这只是过去十年不同行业商业周期起伏变化的一角。

郭盛说:“在房地产和教培行业招聘需求明显放缓的同时,更多新兴行业也在快速崛起。过去十年,最先崛起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2011年以来,新兴行业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加速,人才需求规模迅速扩大;交通物流行业的招聘需求增长也很显著。”

行业的起伏变迁

经济观察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一些行业发展遇阻,智联招聘所感知到的企业反馈情况?

郭盛:从数据来看,受发展周期及政策影响,典型如房地产、建筑、度假等行业招聘需求持续收缩,招聘职位数降幅均超26%。

如房地产行业,2022年初房地产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9%,降幅远高于全行业的4.5%,但是一线城市房产中介职位数同比增长44.1%,说明行业受政策影响,不同城市间差异较大。

虽然招聘职位数下降,房地产行业薪酬优势仍在。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薪酬优势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逐步缩小,但仍处于高水平。42.9%的从业者因为有了经验、技能、资源等积累,愿意继续留在该行业打拼,离职的主要是年轻人,25岁及以下者占比最大,为37.8%。

与此同时,我们今年多项调查研究发现,就业市场也存在诸多亮点,这些亮点主要来自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电子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如高技术制造、生物工程、集成电路招聘职位增速分别高达28.2%、141%、29.5%,远高于全行业职位增速。这些产业受政策支持,正处于发展风口,人才需求很大。

经济观察报:相比过去两年,2022年整体招聘市场行情出现哪些变化?

郭盛: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兴起。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另外中国灵活就业人员总数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灵活就业的兴起让毕业生获得了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远程居家办公方面,七成求职者在疫情冲击后更关注远程居家办公的招聘广告,八成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倾向找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招聘兼职员工,2020年我们的研究报告就已显示,1/4企业采用了共享员工,超半数企业招聘兼职、临时性员工,企业招聘灵活就业人数同比增超七成。在我们看来,未来非核心的岗位或将兼职化,未来有40%到60%全职类工种都不会再用全职的方式去聘用人才,而是用兼职的方式。

经济观察报:拉长时间线看,近十年行业经历了潮涨潮落。从招聘角度来看,哪些行业招聘需求变化最明显?

郭盛:招聘需求放缓最明显的还是房地产与教培行业。房地产行业方面,在一系列政策严管下,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市场迅速降温,行业在十年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教培行业方面,“双减”政策落实之后,教培机构纷纷转型,业务板块调整带来人才招聘变化。如基于智联平台的数据研究,我们发现2021年教培行业6月和7月的发布职位数就分别环比下降9%、6.5%。

招聘需求明显扩大的行业,可以分时间段来看。过去十年,最先崛起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数字经济蓝皮书”显示,2010年至2015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11.2%,2015至2020年达10.1%;“十二五”以来,新兴行业(如高技术制造、生物工程、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加速,人才需求规模迅速扩大;交通物流行业的招聘需求增长也很显著。2012年至2021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增加了18倍,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超过7%。

整体就业市场走势

经济观察报:今年4月以来,青年失业率持续维持高位,你认为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这样的现象?

郭盛:青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疫情、供给侧承压、供需不匹配是导致短期内青年人失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看,一是疫情冲击下就业渠道受阻,市场吸纳力下降。受疫情冲击,市场主体遇到暂时性的困难,企业减招缩招,需求侧就业吸纳力下降。同时年轻人求职渠道受到阻碍,面试不畅,求职周期拉长。

二是大学生就业供给侧承压,青年摩擦性失业。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千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且他们欠缺求职和工作经验,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推高青年失业率。

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显现,青年结构性失业。部分领域人才供需脱节、人岗匹配度不高,青年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一方面是青年求职者心仪的岗位人才饱和,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短缺,而毕业生的专业却与岗位要求不相符,出现青年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这是青年面临失业的重要原因。

经济观察报: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海归优先的职位数持续减少,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郭盛:国内企业对海归偏好减弱,一是海归用人成本相对高,而留住优秀人才难度大,加上一些海归人才回国就业对国内职场环境难以快速适应,稳定性有待提高;二是随着归国人才数量和毕业院校种类不断提升,由于国内用人单位对外国教育及学位制度缺乏了解,相较国内名校难以确认外国教育机构颁发证书的真伪和层次;三是考虑归国就业的海归人才供给量提升,而海归职位主要聚集在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人才济济,企业拥有广泛的选择权。所以海外留学背景在求职中的加分因素在减弱。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待接下来的招聘变化,不同规模城市、企业之间会出现明显差别吗?

郭盛: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需求端不确定性较大。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人才供需差别或将拉大。

比如,备受关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需求端,企业对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改善企业人员结构的要求会更加迫切,技能型人才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供给端,中低端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善,一般劳动者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求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分开来看,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人才供需差别或将拉大。一二线城市人才政策放宽,加之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经济环境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吸引人才流入,三四线城市则竞争力不足。人才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城市间供需差别拉大,一二线城市求职更难,而三四线城市用工更难。

不同规模、性质的企业之间人才供需差别或将拉大。不确定环境下求职者求稳心态加剧,更倾向待遇好、工作稳定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选择国企的占比44.4%,高于2021年的42.5%,而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17.4%,比2021年的19%继续下降。国企供大于求,而民企人才短缺,供需差别拉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