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9月份共20只新股破发,“闭眼打新”渐成往事

郑晨烨2022-09-30 20:14

记者 郑晨烨 9月30日,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三大股指高开后再度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55%,收报3024.39点,深证成指跌1.29%,收报10778.61点,创业板指跌1.89%,收报2288.97点,北向资金尾盘加速离场,全天净卖出13.01亿元。

与市场情绪同样低落的,还有9月的IPO发行市场。

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收盘,两市本月共完成50宗IPO,环比上月增加了4家,合计首发募资净额达589.33亿元,环比上月减少了79.49亿元。

而在普通投资者最关注的新股上市首日表现方面,在9月顺利上市的50只新股中,有20只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破发率高达40%。

若将时间区间拉长到全年来看,在今年登陆A股的304只新股中,也有73只出现了首日破发的情况,其中翱捷科技-U(688220.SH)、普源精电-U(688337.SH)及唯捷创芯-U(699153.SH)三只科创板新股,更是在上市首日创下超过30%的跌幅。

“‘闭眼打新’、‘一中就是大肉签’的时代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投资者要学会适应未来市场的新常态。”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研究员陈天彤向记者表示。

年内最贵新股“严重破发”

“专门来看看各位大韭菜,这个都敢申购。”在万润新能的股吧中,一位投资者如此发帖调侃。

9月29日,万润新能(688275.SH)顺利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该公司299.88元/股的发行价,让其顶上了“年内最贵新股”的头衔。虽然发行价较高,但彼时不少机构均认为,身处正极材料高景气赛道的万润新能,未来成长性大有可期。

按照9月20日万润新能发布的公告来看,其科创板IPO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376.45万户,有效申购倍数高达3252.24倍;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仅为0.04198703%,而在这批“幸运”的投资者里,中一签后就需缴款14.99万元。

此前市场已经注意到,在2020年磷酸铁锂出货量全市场排名第三的万润新能,患有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症”,面向上游也存在供应商集中度偏高的风险:根据其招股书信息,在2019年至2021年间,该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88.87%、84.56%和92.21%;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比例亦分别高达64.58%、57.08%和65.45%。

在一片争议声中,上市首日的万润新能,还真如部分投资者预料一般,股价走势开盘即破发,盘中最低一度触及210.2元,最大跌幅近30%,最终当日收报217.14元,跌幅达27.59%,成交额为16.11亿元。

9月30日,万润新能依旧延续跌势,股价当日收跌204.36元,跌幅达5.89%,成交额8.77亿元。若以9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中一签万润新能的投资者,当前账户浮亏已近4.8万元。

对于万润新能的“严重破发”表现,陈天彤并不感到意外。她告诉记者:“正极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并不理想,支撑不了过高的业绩预期,万润新能的发行定价偏高,加之最近市场大盘低迷,多方因素的综合发酵,一同造成了破发的结果。”

“闭眼打新”时代一去不返

记者注意到,在9月29日上市的三只新股中,有两只都出现了破发。

除了上述万润新能外,医药蛋白重组厂商近岸蛋白(688137.SH),也遭遇了开盘即破发的情况,该股在29日收跌达28.99%,报75.51元,成交额5.43亿元。

“新股破发潮实际上是询价新规实施后,新股定价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机构在新股定价时有了更多的空间,但是为了入围一些热门赛道的公司,给出了不符合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发行价格,最终造成破发。”陈天彤表示。

据记者统计,截至9月30日收盘,A股两市本月共完成50宗IPO,其中有20只新股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9月份的破发率高达40%。

而将时间区间拉长到全年来看,在今年登陆A股的304只新股中,也有73只出现了首日破发的情况,破发率达到了24%,其中诸如翱捷科技-U、普源精电-U及唯捷创芯-U三只科创板新股,更是在上市首日创下了超过30%的跌幅。

“询价新规实施后,‘闭眼打新’、‘一中就是大肉签’的时代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投资者也要学会适应未来市场的新常态。”陈天彤向记者如此评价。

针对今年以来新股频频破发的现象,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则向记者分析称,“主要还是近期整个资本市场比较低迷,以及新股炒作的现象也没有像以前那么严重。其次,部分新股发行的估值比较高,也丧失掉了对应的炒作空间。”

刘盛宇告诉记者,据其观察,在询价新规实施以前,许多新股的估值都较为合理,很少会出现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而在新规实施后,有许多新股的定价都超过了行业的合理估值水平,而在发行估值比较高的背景下,留给二级市场空间相对也变小了。

“说白了就是机构透支了企业的未来的业绩,透支了企业的成长,那就会出现上市即巅峰的情况。”刘盛宇直言。

“如果说这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作为次新股,它的这种成长力没有那么优秀的话,就会更容易出现股价长期低于破发水位的可能。”他进一步补充。

刘盛宇认为,眼下机构在定价过程中,经常出现抱团的情形,从而导致对相关企业的基本面形成一致预期,“当机构形成一致预期后,在阶段性的发行过程中,对有一定基本面业绩,表现比较好的企业,机构就会有过分追捧,定价就会偏高。”

他认为,上述现象是市场化发行带来的必然结果,当破发情形多了之后,机构也会开始将定价放低,最终逐步趋于合理。

“我觉得现在的发行市场,整体上还是根据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在运行。我记得之前有一段时间,也出现过定价比较高的情况,随后IPO企业也是连续出现破发,后面机构降低新股发行的估值,慢慢地破发现象也就消除了,这都是市场运作的正常现象。”刘盛宇总结说。

陈天彤则向记者表示,除了新股定价偏高之外,近日大盘的整体低迷也是造成新股频频破发的重要原因。“市场的走弱对破发具有催化作用,部分破发企业实际上处于超跌状态,若未来大盘反弹,破发企业的股价会很快回暖。”

而对于市场整体的未来走势,金信基金基金经理蔡宇飞认为,近期股债调整的核心因素仍然是美债价格的“跌跌不休”,但随着明年全球经济大范围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以及美国CPI同比读数的逐级走弱,美债收益率这一核心压制因素有望逐步缓解,并推动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一轮反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