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雅楠 艺术,越来越成为商业地产内容创新的必选项,有助于提升商业调性,丰富消费感受,但在商业地产中进行艺术运营,有着很高的门槛,多年来,能真正打出艺术标签的商业项目仍然凤毛麟角。
9月26日,在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第十二届(2022)IF·商业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今日美术馆荣誉馆长高鹏介绍了今日美术馆在进行艺术运营中不断迭代的经历,对商业地产进行艺术运营应有启发。
以下内容据高鹏演讲整理:
2015年的时候,我们做美术馆已经很多年了,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展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可能我们花了几百万的一个展览,有人几分钟看完了,剩下的十几分钟就是拍照。
没有质量的文化内容是没有办法做有价值的文化分享,更没有办法实现有质量的文化聚集,这种打卡的现象,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所以,在今日美术馆的基础上,我们大胆提出了一个“今日未来馆”的想法,探讨在Z世代来临之后,我们如何面对。当时提出主要做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体展览;二是线上虚拟;三是增强现实。
今日美术馆聚集了不同领域的海内外知名艺术家,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艺术展的预算过千万,但是出现的结果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公众真正看展览的时间很短,或者认为自己看不懂,虽然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教育活动来解读,但效果并不明显。
2015年,我们想突破这个展览模式,当时邀请了国内最知名的雕刻艺术家隋建国,新媒体艺术方面,我们邀请了缪晓春(中国最早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数字媒体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Suzanne Anke,她是纽约视觉学院的主席,接下来,也大胆加入了几位年轻的新锐艺术家。在空间布局上,我们在原有空间里把几位重要艺术家的展览进行了整合,充分考虑到展览的学术性和视觉性,整个展览空间像一个科学实验室。
除实体展览之外,我们希望在虚拟空间中做得不一样。
2015年,大家已经陆续意识到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会成为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对传统的网站做了改版,因为以前的网站基本属于门户型,但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他们熟悉的方式观看艺术,我们试图把网站做成一个手机版的游戏,观众在这个游戏里可以驻留更久,他既可以对照现场艺术品的空间,又可以进入到一个虚拟空间,而且整个沉浸式的方式和虚拟现实对照,会让他更加有兴趣了解展览艺术的内容,更多的时间也了解艺术。
以隋建国的作品为例【图1】,公众不仅在现场看到一个震撼的展览,还可以在线上看到一个多层次的展览,和艺术品还可以互动,用手机和ipad进行点击,可以看到这个作品呈现了一个更加巨大的爆炸性的场景,像进入到宇宙空间一样。观众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艺术作品在不同媒介下的视觉呈现。另外,我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启发了艺术家,他需要有更多的创造力来考虑物理空间的可能性,和真实的观众互动,观众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艺术家创造力的表达。
【图1】隋建国,“运动的张力2”,“未来馆”实体图及增强现实效果图
两年之后,我们的展览还得到了其他品牌的赞助,因为经费的增加,我们聘请了全世界最好的科技艺术策展人,还邀请了最早和美国航天局NASA合作的艺术家为我们定制艺术作品,策展理念和预算执行进入到更加良性循环的阶段。
2017年,今日美术馆继续扩充未来馆的概念,为大众再度呈现第二届“今日未来馆—.zip·未来的狂想”,推出集黑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全新展览,通过观众的想象力与互动参与,沉浸式的体验【图2】,声音与视觉的盛宴,跨媒介交互与信息的艺术处理,使展览中的艺术表达被尽情释放。展览将不同格式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发起不同维度的参观体验,利用认知世界的“界面”的相关性与场异性,开启不同认知维度的探索,为观众编织一个交叠时间、空间、信息的共生系统【图3】,在展览中感受对未来的想象与思考。从第二届今日未来馆的概念开始,未来不只是需要被专业人士研究和预见的,而是在每个普通观众的想象中,投入最大的热情去表达。
【图2】曹雨西,ORIENS東 v1.0第二届未来馆现场
【图3】Flow Void,VR装置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于2019年启动,在延续和发展前两届未来馆核心概念的同时,“第三届今日未来馆”将主题聚焦在人工智能AI【图4】与人机互动的艺术创作研究方向,邀请更加新锐的策展人与艺术家参与到项目中,拓展未来艺术与人类未来世界的边界。展览在观展体验上首次开放双向观展线路,提出以人工智能“索菲亚”与“艾莉克莎”为暗语的两条观展故事线索,分别从“探索未来”与“未来考古”【图5】两个角度,邀请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感受截然不同的策展叙事发展。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援引古代哲学关于世界起源的启示,从物质出发到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支撑人类几千年中关于“人从哪来,要到哪去”的思考;物与物群之间的错生体系,共筑的历史时空中关于“存在”的认知。计算机的时代,在更大范围的传递信息,创造图像,以电脑和其他综合媒体产生的逼真行为逐渐混淆真实和虚拟世界的界限。
【图5】Human Study5, Patrick Tresset ,机器人装置
以上是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和文化的聚集,带动相关的咖啡、衍生品、出版、画廊的一些实践,甚至把更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