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7.5%降至3% 个人养老金政策优惠有多大?

姜鑫2022-09-28 12:56

记者 姜鑫  9月27日晚间,市场被一则消息刷了屏,个人养老金制度最为核心的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

这也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对于个人来说,税收方面的优惠直接影响到参与者的钱袋子,无论是看重税前扣除的中青年,还是看重免税投资收益的财富人群,都将在参与上会有更大的积极性。

那么,制度为何这样设计?税收优惠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

回答这些问题要先从制度设计本身说起。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

《意见》还称,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因此,彼时市场最为期待的,就是会有怎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出。

其实,此前我国早有类似尝试,2018年4月2日,五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根据试点制度设计,试点地区16周岁以上,且未满法定退休年龄的缴纳个税人群可以参保,被保险人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领取养老年金。缴费期税延额度为每月/年工资的6%和1000元/月或12000元/年两者取小,领取期商业养老金收入的25%部分免税,其余75%按照10%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即领取期实际税率为7.5%)。

养老年金分为终身或者15年、20年固定期限领取,可选择按月或按年领取两种方式。例如,一名30岁的投保人投保收益确定型税延产品,以最高税延额度年交12000元保费计算,缴费期限30年,领取年限15年,退休后每月税后可领取养老年金约4200元;领取年限20年,退休后每月税后可领取养老年金约3400元。

不难发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税优制度框架下,已经有所升级。按缴费30年,领取15年每月领取额4200元计算,税收优惠后每月领取额度可增加至4400元。

针对税延养老保险的试点,江苏银保监局副局长李金辉曾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做过这样的计算,试点政策规定参保人退休后需按照领取金额的7.5%缴税,考虑到领取时缴纳基数含全部投资收益,以及货币时间成本等因素,政策优惠对当期个人所得税税率10%(月收入8000~17000元)的参保人群意义不大;对于当期个人所得税税率3%(月收入5000~8000元)的参保人群,甚至会出现领取期税率与当期税率倒挂,大大削弱了上述人群的参保积极性。从试点情况看,个税税率在20%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最有动力购买税延养老产品,但这部分人群占比相对有限。而税率降低至3%后,对于月收入5000元以上群体参与的吸引力是增加的。

“国家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其他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因此,个人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通知》在设计中,除明确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还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目前,12000元的扣除额可以覆盖多少群体?

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074万人(参保职工人数为34917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797万人(实际领取待遇人数为16213万人)。

有专家表示,除城镇职工全体外,二元劳动力市场也亟需个人养老金。且应该与第一、第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能够下沉、触达并覆盖到非正规就业。除正规就业人员,灵活就业等人员也应该规划个人的养老问题。

在产品选择上,《通知》明确,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可以自由选择账户内资产可购买的金融产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已覆盖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

参考税延养老保险,2018年试点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23家保险公司经营税延养老保险,合计推出了66款税延养老保险产品,整体分为A、B1、B2、C四类,其中A类为固定收益产品,B1类为保底收益产品(月结),B2类为保底收益产品(季结),C类为浮动收益产品。合同生效后,投保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在不同类型产品之间进行灵活转换。

而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参与者的选择也将从保险公司产品拓展至银行、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更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需求。

而在个人账户方面,据了解,已有试点国有大行面向首批小部分客群内测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客户已能在该行的手机银行APP上看到“个人养老金”专区,该专区显示“您尚未签约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设置了“去签约”按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