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青 过去“工厂→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贸易链条,正在向 “B2B或B2C供应商、工厂→贸易平台→工厂等终端买家(B2B)、零售商/消费者(B2C)”的数字化贸易路径转变。
“互联网企业出海,要着重增加对海外市场、海外营销等方面的认知,但传统外贸B2B企业的线上化转型比较困难,因为他们需要应对的是完全不同规律的线上线下两个市场,重构一整套数字化理念、运营模式、人才组织等体系。”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在9月22日举行的“以数字贸易为引擎 外贸韧性看杭州”主题交流活动上表示,如何整体看待和协同处理好两个市场的关系是传统外贸转型关键。
伴随着数字技术变革,让“线上化”发展成为外贸B2B企业转型的可选项。与此同时,疫情导致线下展会停办、海外订单受阻等影响,则让“生意上网”成为了必选项。
“疫情三年,改变了我过去十年做外贸的传统思路,也让我认识到了线上化转型的必要性。”Rita在义乌做了十几年外贸生意,一直都在线下交易往来,直到疫情期间的一单需求才让她猛然意识到互联网化的意义。
疫情期间,由于国外一位老客户急需一批额温枪,但当时国内货源紧缺,Rita几乎动用了身边所有关系、跑遍了周围各大工厂产线,都没能找到合适的货源,最终几经周转才在网上找到合适的厂商。
从头经历了样品邮寄、厂商资质核查、产品合格证明、产品质检等诸多环节,Rita才得以完成这笔货物的交付,也让她这个“老外贸人”开了窍,“网络的力量果然强大,而且做生意和投资一样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好地对抗风险。”
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数字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跨境B2B模式快速发展,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主体,预计至2025年,全球将有近八成的B2B交易转向线上。
跨境电商作为贸易数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数字技术和全球平台为基础,能够整合生态链上的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跨国交易成本,精准对接国际市场,凭借其交易自由化、便利化等特征,已成为疫情下驱动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韧性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数字贸易不仅仅是将传统贸易搬到了线上,还包含了贸易相关的宣传、交易、结算等环节,是集数据、数字技术、数字产品为一体的整体转型。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数字化运营人才短缺、数字生态体系投入和建设水平不足等都成为横亘在其全球化之路上的障碍,抬高了它的竞争成本。
对此,王健认为,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平台经济,平台内的数字化服务商作为连接点,可以实现服务资源的集约分散,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管理,从而串联起跨境贸易的各个环节,并不断优化和改进各个环节的全流程业务运营模式,提高整体效率。
“关键是要找好自己的定位,要基于所从事的跨境电商、平台电商、外贸B2B企业的特征和差异,在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痛点和市场痛点、技术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调整经营思路,实现稳健发展。”王健说。
PingPong 产品总经理戚亚萍表示,通过对外贸企业的观察发现,他们在资金流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离岸账户开户难、费用高、操作流程和提现手续复杂等问题,并且由于风控能力不足、资金管理能力弱等,容易造成资金损失。比如,此前就有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跨境交易场景复杂,而它们又缺乏资金来源的风险判断能力而被动“踩过坑”。
基于这些实际业务的痛点,PingPong福贸从外贸B2B企业安全收付款的需求切入,提供了一套集收、付、汇于一体的全球收付款解决方案,并且专门开发了“资金轨迹”一键查询功能,目的就是让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资金进度,降低因资金动向不明而造成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在未来政策与监管创新层面,王健建议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是鼓励产品与品牌创新;二是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三是突破针对市场主体、市场客体、监管流程等方面的不合理监管束缚;四是推行数字贸易通道建设试点,可以从区域试点数字贸易通道建设入手,全面加强国际伙伴间的横向合作和生态合作,推动创建更好的全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