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加码储能赛道 140亿元投建华东第一大抽水蓄能电站

濮振宇2022-09-18 17:06

记者 濮振宇 “我们这个项目基本没有(收益)风险”,“国家出台‘两部制电价’就是要体现抽水蓄能多元价值,引入社会投资,确保抽水蓄能项目有盈利,项目肯定不会是暴利的,但它是稳定的”,浙江建德协鑫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玉9月15日接受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日,协鑫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筹备工程在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方门开工。据介绍,该电站项目占地面积约161.44公顷,总投资140亿元,规划建设6台40万千瓦可逆式水轮水泵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抽水蓄能项目,也是由民营企业全资投建的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抽水蓄能电站是储能方式的一种,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多种功能,就像一个“用水做成的巨型充电宝”,有助于电网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

储能行业随着我国新能源转型加快,已成为一大“风口”。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30GW。依此计算,2020-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有8倍的增长空间。

庞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光大证券预测称,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约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万亿元左右。

目前,储能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物理储能,以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化学储能。近两年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切入储能赛道后积极布局电池储能。动力电池企业布局电池储能,依靠的是自身电池主营业务的先天优势。

而协鑫之所以选择加码抽水蓄能,也与自身业务模式不无关系。作为一家综合性能源企业,协鑫集团新能源业务涵盖风能、光伏等发电领域,在发电环节拥有较多经验。而抽水蓄能电站就是一种特殊的水力发电站。

“大家都知道,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但电力的特点是产、供、用同时,它对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就比较高,抽水蓄能恰好能够帮助稳定电网安全运行,消纳更多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刘宝玉说。

电池健康度”永远是100%

从原理上来看,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系统剩余电力抽水到高处储存,在电力系统电力不足时放水发电的水电站;与常规水电站不同,抽水蓄能电站既是发电厂,又是用电户;通常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道、厂房及开关站等部分组成。

在刘宝玉看来,抽水蓄能电站在“充放电”速度、效率和寿命上有着其它储能难以比拟的优势,抽水蓄能电站永远能够保持在100%的额定电量下工作,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使用寿命甚至达到100年以上。

对于抽水蓄能,政策层面一直是支持的态度。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称,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火电等配合效果较好。

另外,刘宝玉还表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还具备盈利确定性强的优势,“等到电站真正投产的那一天,我们相信电价政策会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从签约到投产需要13

对于协鑫集团而言,此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可借鉴的这个民营企业的经验没有,因为我们是第一家。协鑫集团就是在一次次‘吃螃蟹’的过程中摸索发展起来的。”刘宝玉说。

与电池储能项目相比,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周期更长,不确定性也更多。而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历经近7年时间的前期筹备,才走到了开工阶段。“无数的迂回曲折,那么多的沟沟坎坎。”协鑫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朱钰峰在开工仪式上这样回顾建德抽水蓄能项目。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1月,协鑫集团与建德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建德抽蓄项目发展。2021年8月,建德站点被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实施项目。2022年4月,建德抽蓄项目被国家能源局列入年内核准计划。2022年9月6日协鑫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获得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

除了科研设计等前期工作,电站建设本身也需较长时间。据介绍,协鑫建德抽水蓄能电站站址具有独特优势,属于优良站点。电站地处华东电网和浙江省用电负荷中心附近,对外交通方便,施工便利,且库区无移民,水库淹没损失少。站址天然成库条件好,自然落差大。

“即便是建站条件非常好,电站也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成投产。”刘宝玉透露,协鑫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计划2029年全部投产发电。经过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大约是22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关注汽车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转型等,对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关注较多,擅长分析报道。
联系邮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号:pzy36996349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