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的换挡,国有、民营、外资三驾马车在经济的起伏中保持了增长的韧性,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5成以上的税收、7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8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
在规模增长外,十年时间中,民营企业在起伏的经济中发生了何种变化,遇到了何种问题,是否寻找到了前进之途,其脉络和解答或许就藏在庞杂、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之中。
徐鹏飞/文 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这些成就的取得,既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国有、民营、外资三类工业企业的锐意进取和不断创新。
十年来,民营工业企业持续增长,经营效率效益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工业的实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稳固并愈加重要。
一、政策持续发力,营造良好环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深化落实“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围绕激活市场主体、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力企业解难纾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工业企业活力。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减负。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国家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着力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落实市场主体公平待遇,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十年来,国务院已分批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多次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简化审批,截至2019年底,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压减幅度达83%。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通过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简易注销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提升企业注册便利化程度。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明确要求,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一体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各级政府围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有:《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30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发改体改〔2020〕156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78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2〕68号)》等。
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政策有:《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1年12月)、《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发〔2021〕6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发〔2020〕67号)》《“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21〕207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信厅信管〔2020〕8号》等。
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政策有: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关于扩大战略新型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409号)》《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发改高技〔2020〕1157号)》、国家标准委等五部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建设体系指南(国标委联〔2020〕35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年5月)等。
下大力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法规方面,2017年9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主要政策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20〕108号)》,财政部和工业信息化部《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37号)》等。
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为切实有效降低包括民营工业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负担,国家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有: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并不断降低增值税税率;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适用3%的增值税率,并多次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面向小型微利企业推出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减按20%征收以及减半征税政策,并不断提高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2021年起制造业企业可享受100%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建立并完善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等。
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努力降低影响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缓解企业压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围绕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延期纳税、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方面相继出台政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围绕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等5个方面出台一系列工业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二、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效益效率有升有降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在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数据如下:
企业数量:2012年-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343769家增加到408732家,年均增长率1.9%,其中私营工业企业数量从189289家增加到299541家,年均增长5.2%,占比从55.1%增加到73.3%;增速、占比均为国有控股、私营和外资三类企业中最高。
就业人数:2012年和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分别为9567万人和743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1892.8万人和1245.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5%;外资企业分别为2573.8万人和1642.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9%;私营工业企业分别为3121万人和3582万人,占比从32.6%大幅提升到48.1%,年均增长1.5%,在三类企业中唯一实现正增长。
营业收入: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929292亿元增加到1279227亿元,年均增长率3.6%,其中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85622亿元增加到509166亿元,年均增长6.6%,在三类企业中最快,占比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30.7%提高到2021年的39.8%。骨干龙头民企持续做强做优,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7.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22.5万亿元,增长了2.11倍。
资产总额:2012年-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768421亿元增加到1412880亿元,年均增长率7%,其中私营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152548亿元增加到409090亿元,年均增长11.6%,年均增速同样在三类企业中最快,占比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19.9%提高到2021的29%。
利润总额: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61910亿元增加到87092亿元,年均增长率3.9%,其中私营工业企业2012年利润总额为20192亿元,2021年为29150亿元,年均增长4.2%,2012年占比为32.6%,2021年为33.5%。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数据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另外,全国还有100多万家规模以下的小微型工业企业,其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因此,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在用工人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方面的占比还要更高。
民营工业企业经营效率效益方面,各项数据指标有升有降。十年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营收效率(营收/资产)和资产利润率(利润/资产)均在逐步下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明显低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营收利润率(利润/营收)相对稳定,三类企业相差不大,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国有企业先升后降,私营企业先降后升,外资企业持续下降。
收入利润率:2012年和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6.7%和6.8%,私营工业企业分别为7.1%和5.7%,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分别为6.2%和6.9%,外资企业分别为6.3%和7.9%。
资产利润率:2012年和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8.1%和6.2%,私营工业企业分别为13.2%和7.1%,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分别为4.9%和4.4%,外资企业分别为8.1%和7.9%。
资产营收率:2012年和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营收率分别为120.9%和95.4%,私营工业企业分别为187.2%和133.9%,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分别为78.5%和65.7%,外资企业分别为128.8%和104.2%。
资产负债率:2012年和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和56.1%,私营工业企业分别为54.2%和57.6%,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分别为61.3%和54.2%,外资企业分别为56.5%和53.6%。
三、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步伐日益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不断为我国工业经济打造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为489945件,其中私营工业企业为144168件,202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为1243927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为603382件。2012-2020年,私营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从29.4%提高到48.5%。新产品销售收入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1052.98亿元,其中私营工业企业1654.28亿元,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23807.37万元,其中私营工业企业8211亿元,2012到2020年8年间,民营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4.97%提高到34.49%。如华为,为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从不吝惜研发投入。过去20多年,华为始终坚持按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2021年的数据显示,华为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在研发上的高投入,带来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目前,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11万件),其中90%以上的专利为发明专利。
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民企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民营工业企业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一些大型企业和制造业头部企业,如三一集团、海尔智家、美的集团、吉利汽车等,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这些企业还孵化了或投资了树根互联、海尔卡奥斯、M·IoT美的、吉利广域铭岛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输出经验,助力其他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广大中小微民营工业企业则选择从单项应用和局部数字化改造入手,从上云、上平台起步,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中小企业争创“专精特新”,民企担当主角。根据全国工商联及万得和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公示“专精特新”企业4967家,认定4762家,4967家公示企业中民营企业4143家,占比达到83.4%,从产业分布来看,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较多,分别达571家、429家和414家。民营工业企业作为“专精特新”的主体,在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可控性、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领域新产业民企优势突出,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十八大以来,民营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市场意识强等优势,积极进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和新兴产业,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如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能实现高速发展,产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除了政策扶持,民营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比亚迪、吉利等民营企业不断提高研发实力和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中的中坚力量,“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均为民营企业或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再如工业互联网平台,民营企业同样已经成为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和行业发展的领军者,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树根互联、用友、华为、阿里、腾讯、富士康、忽米网等,均为民营企业,专业互联网平台中也同样以民营企业为主。在设备连接、应用开发和服务企业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研祥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已超过2600万台,用友精智平台连接设备128万台,汇聚应用1.7万个,服务企业122万家,忽米和树根互联平台连接设备也已超过90万台。在“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高端制造业有34家民营企业上榜。胡润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Global Unicorn Index 2022 Half-Year Report)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球共有1312家独角兽企业,中国企业312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健康科技、半导体等,以及企业服务、软件服务等行业,其中多数为民营工业企业。
四、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问题短板亟待解决
展望未来,尽管民营工业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但也要看到,目前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民营企业自身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
外部环境方面,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俄乌冲突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在产业链中下游占比较高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融资仍然既难又贵等问题,经营压力加大。
就民营工业企业自身而言,尽管十年来发展成绩喜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如有的企业不注重核心竞争力和管理能力提升,发展陷入瓶颈,有些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有的企业受到来自数字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但又找不准适时转型的方法与路径;有的企业发展方式粗放,在劳资关系、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方面屡屡发生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偏离主业,盲目扩张盲目多元化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等。
战胜挑战,克服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政府方面,要持续优化政策措施,继续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要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大力稳定市场主体;要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国内市场潜力,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坚持对外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广大民营工业企业对自身的短板、问题要有清醒认识,并认真反思和克服解决,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工业经济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大成企业院长助理 研究部主任)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