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阳晓红
一
“现在应该怎么做?躺平么?”9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四点,一位转型投资第一产业的民营企业家周宏翔夜不能寐,在思忖如何活下去。
“我基本没负债,转行就是想做点事。”周宏翔说,企业转行之后,受疫情波及,效益不佳,但是新增加的数百名员工以及数万个的商户都需要财力维系。当下,其公司再一次受到所在地疫情的影响,摆在眼前的困境让他心惊胆颤,萌生退意。疫情影响下,他的境况可能也是当下不少民营企业家的缩影。
二季度开始,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溢出效应等内外负面因素冲击下,中国经济持续承压,最新CPI数据显示通胀短期无忧;但8月出口数据不及预期。若从上半年三驾马车来看,进出口表现最佳、投资其次、消费最弱。同时8月社会融资数据逐渐企稳,或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开始复苏。
就在这天,美国发布的8月CPI同比达8.3%,超出预期,美联储再踩通胀之雷;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再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野村经济学家甚至预测美联储将加息100个基点。当地时间9月13日盘中,美股闻声暴跌,纳指跌幅逾5%;美元指数再次冲至109.87!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跌至6.9817;欧元对美元再次跌破平价,报0.9974,即使9月8日,欧央行历史性加息75个基点——欧元一度得到提振,站上“1”,但仍不敌美国CPI超预期之冲击。
由此,全球正在上演“强势美元与激进加息并行的动荡”。市场交易重回顾虑衰退逻辑,国际油价近日持续下跌。次日,受外围市场影响,A股也跟随下跌。
9月15日,A股三大指数再次大幅回落调整。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报收3199.92(-1.16%)、11526.96(-2.10%)、2424.19(-3.18%);尽管前一交易日的美股趋于稳定,如道指、纳指、标普500分别收于31135.09(+0.10%)、11719.68(+0.74%)、3946.01(+0.34%)。这天盘中,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一度跌破7,报7.00835,美元指数报109.78。
就此,市场有观点担心,人民币汇率一旦跌破心理关口之后,A股恐再受波及;但见当天的外汇市场上,多空博弈激烈,胶着数小时之后,CNH重拾升势,至6.9964。
其实,“这两天的A股下跌不是一回事。14号是因为前天美股暴跌,跟跌带的;而15号的下跌是市场看到央行进行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缩量对冲。”一位资深私募投资人士说。如中国央行15日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利率为2.75%,与上月持平;本月MLF到期量为6000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继8月MLF小幅缩量2000亿元之后,9月MLF继续同频小幅缩量,以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预期稳定,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在8月降息之后,考虑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内外综合考量下,9月政策利率维持不变。”他说。
此外,当天,国有大行官网发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相关公告。对此,温彬表示,这表明存款利率改革成效正在显现。一方面可以推动存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两轨并一轨”,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存款利率与LPR相互牵引联动,促使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更加顺畅。此外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管控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再者,当前市场主体储蓄意愿较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这次温和降息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计划的逆转。此举利于银行利润率,或将为进一步降低LPR腾出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必须经受住艰难的条件约束,因为经济面临着多种不利因素。如果没有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的协调行动,中国央行有效降低贷款利率和促进信贷需求的空间就很小。
“我们相信,温和降息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陆挺说,“而调整处理疫情的方式,以及采取果断的一揽子措施来促进房地产需求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两个关键。
一定程度上,“MLF到期缩量对冲”也好,“调降存款利率”也罢,这些举措都是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管理层旨在稳增长、宽信用,应对经济下行而祭出的微观具体对策。大的方面,则有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包括推出相关接续政策等,且一直在着力稳就业。
二
“只能这样筹谋了……” 一位旅居罗马的华裔人士近日网购了“无烟柴火炉”,以备当地“断气”之急用。
他无奈戏言“以后燃气涨价和我无关了”,并称任何的木料,如果壳、碎屑、稻草,包括废家具(当天他楼下的邻居搬家就收了一堆木料)、水果店的木盒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柴都可用来充当燃料。
另外,包括德国等欧洲居民也在大量购买电取暖器,以备“过冬”之用,以防“断气”。
据当地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在要求欧盟成员国自愿减少10%的天然气使用量,以应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急剧减少;又预计推出一项在欧盟范围内节能的“电力使用限制计划”措施,这让包括意大利人在内的数百万欧洲公民感到恐惧与愤怒。
如果说疫情反复影响下,我们不断祭出宽信用、稳经济之策;似有防“通缩”之意;那么,欧美则在激进加息以控“能胀”,包括推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但或多或少都有负作用。
笼罩在高通胀、经济衰退阴霾下的欧洲,正饱受能源危机的折磨。而美国则是通胀回落之路途无比坎坷,年内美联储加息剑指4%,全球金融市场闻之瑟瑟发抖。
就连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可能也面临“熄火”危机。媒体报道,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德国经济陷入停滞,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0.7%。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德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1.9个百分点至0.8%。
欧元区7月工业产出同比降2.4%,预期升0.4%,前值升2.4%;环比降2.3%,预期降 1%,前值升0.7%。
惠誉大幅下调全球GDP预期,原因是供应冲击和全球央行加息速度加快。其将2022年全球GDP增长预期由增长3.5%下调至2.4%,并预计2023年欧元区经济将收缩0.1%,美国经济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增长1.7%和0.5%,与此前预期相比分别下调了1.2和1个百分点。
9月14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025%,欧债危机之愁再上心头。
“欧元危机”暂无转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欧元汇率新压力来自几方面:1)能源危机加深。8月下旬,欧洲能源紧缺问题急剧恶化,欧洲能源市场面临三重扰动:一是,夏季酷暑天气增加了能源需求;二是,俄罗斯天然气断供担忧“重现”与“兑现”;三是,欧佩克出手保护油价。2)政策“饮鸩止渴”。欧盟成员积极推动“价格管制+财政补贴”的能源纾困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3)英国政局波动。近期英国政局变化冲击英镑汇率、并对欧元形成一定拖累。
衰退渐行渐近。平安证券认为,1)当前欧元区经济尚未衰退,欧元汇率难言触底。往后看,欧元区经济衰退概率很大,且时间节点或提前至年内。2)欧债风险犹存。第一,欧元贬值预期升温、削弱欧元资产吸引力,或引发欧债抛售。第二,欧元区经济下行,以及政府出于应对能源危机增加财政开支,可能威胁财政可持续性。第三,欧央行更可能是危机的“助推者”而不是“解决者”。本轮欧央行加息节奏和高度均可能超过2011年。3)欧元信誉濒危。
“从经济上看,面对能源和经济危机,这一次德国更可能成为欧元区财政货币联盟的‘绊脚石’而不是‘压舱石’”钟正生称。
通胀高企之下,不只是欧洲局势“一地鸡毛”,美国时局亦堪忧。媒体报道,美国近12万铁路工人正等待当地时间9月15日的一场谈判结果。若谈判失败,他们将发起30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美国铁路协会(AAR)表示,一旦罢工发生,每天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20亿美元。
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对媒体表示,如果全美铁路员工进入罢工状态,将对全国范围内的货物运输造成“重大阻碍”;而如果全美铁路工人大罢工,引发的则不只是经济灾难。所幸,美国铁路罢工得以避免,但劳工协议面临艰难的工会投票。
这天,据当地媒体报道,意大利消费者合作社协会(Ancc-Coop)研究办公室在尼尔森数据分析等多个研究办公室的协作下,发表2022年合作报告,警告公众“从新冠病毒到战争,将面临一个危险的新世界”。
报告称,大流行、气候危机、战争、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可怕和意外事件同时累积,在2022年诱发了一场完美风暴,其影响日益蔓延;一个危险的新世界迫在眉睫:粮食贫困加剧,国际贸易减少,气候紧急情况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三
全球经济“东冷西热”之困境下,各经济体均竭力“自保”。
“我们和欧美目前的区别是,中国有供应、缺消费;欧美是有消费,缺供应。所以,中国看着像通缩,而欧美是彻头彻尾的高通胀。”上述资深私募投资人士说。不过,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预期3.2%,前值为2.7%;昭示8月份消费增速意外高增。
凛冬将至、完美风暴席卷全球的这个时候,何以为谋?
9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等。
会议指出,稳经济关键要保市场主体。制造业市场主体当前困难大,要加力纾困。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等。同时还指出,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要加力稳外贸稳外资。
“全球滞胀的出现是大概率事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中国-亚洲信用评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他说,全球经济现状导致“高成本时代到来”。在全球滞胀的过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是平衡全球滞胀的重要因素,同时全球滞胀也将给予中国经济转型再发力重要契机。
事实上,中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不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而8月CPI更是低于预期,为同比上涨2.5%。
对此,刘元春强调,这反而是有紧缩的压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背离?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超级供给能力,能够平衡物价上涨的因素。“中国市场消化能力很强。”
如此,又怎样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在“长江证券2022年度秋季投资策略峰会”上表示,经济发展中矛盾与困难很多,现社会较为普遍地认为,是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不清,信心不足。特别是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家对预期缺乏信心。
夏斌认为,中长期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去真正解决导致预期不明、信心不足背后一些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全局性问题。当前极需抓住市场发展中的关键性堵点,抓住影响全局的纲举目张性问题,经济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诸如,迫切需要尽快全面恢复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真正保护好民企的合法权益问题、正确界定与解释资本的“无序扩张”等;再者是努力实现国民民生的基础性保障;最后是坚持不懈,小心谨慎处理好稳增长和化风险的关系。
此时,东边降息西边加息,道是通胀却通缩?
降息也好,加息也罢,一个促增长——催热经济,一个控通胀——抑制经济;不同经济周期、不同货币政策取向之下,国内投资者或市场主体面对疫情风险仍在,以及仍存不确定性的政策,试图从中寻找确定性,试图找回信心。正如周宏翔们目前苦寻的那份希望;那些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中,苦苦挣扎的民营企业家们盼望能正常睡个安稳觉……
如果说全球滞胀背景下,强大市场消化力和完整产业链将为中国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契机,那么,通盘前瞻性战略布局之外,我们要做的可能只是回归经济常识、回归市场本源,别让资源错配,容企业休生养息,容他们逐渐修复好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届时,堪称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复苏之路必将是康庄大道,人民币的国际化亦会水到渠成。
9月16日,在岸人民币(CNY)对美元触及7.0081,CNH触及7.0184。
逻辑上,基于离岸人民币池子(总量)的规模有限,管理层适度调控CNH并非难事,但代价也不容小觑。美联储大幅加息直接或间接导致“美元荒”,外汇储备可谓一国家底,其也是一种实力象征;全球危机渐近、衰退阴霾下,不到不得已之时,不动为宜。各国央行深谙此道。但就在当日,韩元对美元跌破1398,多家交易商表示,韩国外汇当局正在抛售美元以抑制韩元下跌。
韩国外汇当局此策的话外音是,汇市风暴正酣,包括一场由疫情+战争+气候危机+通胀+美联储紧缩叠加促成的完美风暴还在席卷全球。
这一刻,管理层该做什么,市场主体该如何应对?冥冥之中或许已有答案。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宏翔为化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