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谈中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内需强劲、产业链完整和人力资本红利

汪青2022-09-09 17:08

记者 汪青 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纷繁复杂的全球局势之中仍能保持向好发展的态势。

9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全球经济衰退、新冠疫情与地缘政治局势仍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在诸多挑战下中国经济表现仍好于外界预期,展现出特有的韧性与潜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

2022年,在内外部冲击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外贸进出口延续稳定增长。

2022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2022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但外需下行拖累进出口,相较于6月份,7、8月份进出口数据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美国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具有迎接挑战的独特优势。只要看清形势、发挥优势、适应趋势,就能够把外部的风险挑战转化为转型发展的机遇。”汪泓说。

具体而言:首先,中国强劲的内需是对全球企业和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力量,也是迎接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抵御他国遏制的自信、勇气与底气。

其次,中国是全球工业体系和行业门类最完整、产业链条最长的国家,具有产业集群和供应链韧性优势。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超过30%,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同时,全球最庞大“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依然高居全球第一,而且劳动成本依然低于国际水平,“人口红利”在短期内并不会完全消失。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0.75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到23.61%。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健康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改善劳动力的供应有重要的作用,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战略性转变。

此外,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在未来产业的关键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已经大幅度攀升,与美国、德国一起成为全球中间品贸易三大中心,也是亚太中间品贸易中心。在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如5G高速无线互联网设备和服务,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其他新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谈及未来中国经济的新特征,汪泓认为,将主要呈现两个主要特征,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从过去数量为王转为质量为王。

基于此,汪泓表示需要从两个重要方面发力。第一,中国要发展经济,必须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项产业链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新消费模式,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七大数字经济产业,分别是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

“比如现在很热门的元宇宙延伸至商业各个方面,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跨界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科技创新,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即使漫长,也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条通往真正的科技强国、经济大国的道路。 ”汪泓说。

第二,则是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汪泓认为,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际合作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升级。1978年至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到53.3%;202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48%,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4.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重点,推进服务业融入各项产业链,也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