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布局由全球化一体化,向区域化多元化方向演化,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分流的挑战。”
9月7日,在2022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立足全球产业重构的时代背景,谈及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资源民族主义倾向有所加强的大环境中,全产业链优势系统对于保障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
王金照首先指出,在新能源快速发展过程中,锂、钴、镍、动力电池原料的供给问题无法回避。
“我国虽然是相关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但是在全球的定价权是缺失的。”根据其预测,我国锂的消耗量2025年达到24万吨,2030年超过40万吨,中国的锂、镍和钴对外依存度2030年分别达到80%、92%和98%。从锂、镍、钴的资源分布来看,也是比较集中的,我国占全球的储量比较低,锂资源占全球的储量只有5.5%左右,镍和钴相对比较匮乏。
显然,中国作为“买方”身居“卖方市场”的不利地位、国内对锂、镍、钴等资源的高消费需求、相对匮乏的储量造成的对外高依存度是议价权缺失的主要因素。加之发达国家也在抢抓全球关键的矿产资源,出台关键矿产清单,力推供应链去中国化,致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加剧。
但另一方面,我国资源供给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王金照指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起步早,为相关企业海外抢先开发布局提供了先机。此外,新能源矿的冶炼加工水平,在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生产成本来讲处于全球前列,甚至有一定的垄断性优势。
基于此,王金照强调,“我们要把现在在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优势发挥出来,发挥终端市场领先的优势,发挥在中游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发挥在上游走出去早的优势,形成上下呼应、内外结合、长短兼顾的全产业链优势系统。”
具体而言,在全球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需求量亦在扩大的背景下,勘探开发是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立足点。王金照指出,首先还是立足于国内的勘探开发,国内的有些资源禀赋稍微差一点,开发成本稍微高一点,但是在全球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要考虑“算大账”,这是保障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举措。
同时,积极鼓励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走出去,对相关企业给予金融、进出口等方面的便利。在现在国际大变局的情况下,还是要做比较好的设计,和有关国家联手做一些资源开发,这样更能够保证资源开发的稳定性、安全性。
中游层面,王金照指出,冶炼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理应作为优势点,为上游在国际上获取资源形成支撑。“中游也要走出去,在这些国家资源民族主义倾向有所提升的背景下,到当地勘探开发并冶炼,运回中国的成品也是趋势。关键是我们还是要不断提高技术优势,提高在全球整个供应链中间的地位。”
最后,针对下游或者流通环节,王金照表示,利用大市场的优势,提高国家在全球能矿资源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非常重要。对于锂、镍、钴,有些矿产品有期货,市场参与度不够,影响力还不足,下一步要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来参与市场。同时,可加快相关矿种期货建设,为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机会,也能够更好反映中国的供需情况。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