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奥平/文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6%和51.7%,比上月下降1.2和0.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8月份录得数据虽较7月份有所回升,但继续处于收缩区间(4月47.4%、5月49.6%、6月50.2%、7月49.0%,8月49.4%),体现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自6月实现环比修复以来仍有波动,恢复基础仍不牢固。笔者认为,当前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紧要关口,1.6亿市场主体,尤其是4000多万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是当前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长期“痛点”问题,政策实施需抢抓当前关键窗口,使私人部门逐步接力政府部门实现发力,即实现民企贷款投资与居民贷款消费,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首先,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来看,虽部分指数有所回升,但仍均低于临界点。具体来看,生产指数为49.8%,与上月持平;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产需指数一平一升,均低于临界点,表明整体制造业产需恢复力度不足,仍需加强。
其次,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大型企业升至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依然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小型企业PMI为47.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景气水平继续下降。其中,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发展预期持续较弱,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痛点”问题。
此外,相比于全年其他经济目标,最需要保住的目标是失业率在5.5%以内。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下,如果能够保住失业率目标,经济活动能正常运转,已是十分成功的。而中小企业贡献了市场中80%的就业,保就业则首先要保住中小企业,只要让中小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信心,就业岗位就会实现内生性的良性扩张。
7月28日,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表明政策面的积极态度,是不允许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持续转弱的。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19项接续政策中包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鼓励地方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针对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实现发展信心恢复的政策举措。
笔者认为,后续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在扩大有效需求上也将更加积极作为。货币政策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以我为主,助力私人部门“宽信心”,避免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这疫情“后遗症”成为“永久性创伤”。
而倘若,后续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发展的预期与信心依旧较弱,经济难以实现内生性复苏,或经济发展中出现超预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总量工具依旧在政策工具箱之中,结构性政策也将持续发力。
往未来看,经济在政策面强烈的稳增长诉求下,已站在新一轮复苏期的起点上。市场主体、投资者也需理解,经济复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行,而是逐步的波动回升。此外,下半年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也将积极布局未来。当下我们更需要拾起发展的信心,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未来的确定性。
(本文作者张奥平系增量院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