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文
伴随我国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的调节,利率水平均下降10个基点动态,市场降息预期强化是否适宜?其中对货币工具与货币政策的理解是关键。
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工具与政策之差。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经济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方式为银行需要向央行提供国债、商票、金融债或资信较高的优质债券作为合格抵押品,以此促进流动性充分度,加强市场补充因疫情或经济停滞产生的流动性不良现象,以保障市场运行、企业信心和经济正常运行。这似乎并非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导向,而是货币工具职能发挥的重要调节与发挥潜力之数量。相比较市场预期降息的论调不太符合实情,甚至会导致误判货币政策方向。毕竟我国货币政策整体概念供大于求,而结构性矛盾或错位性配置是经济与金融循环之弊端,进而脱虚向实一直是我国十三五和十四五至今一直积极推进的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侧重。
相比较海外市场,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则是货币政策逆转方向阶段,相对他们市场化、金融化机制完善之下的货币政策导向是货币工具发挥的与往不同手法,收缩性是整体概况,但差异性在于货币资质与能力区别。目前我国尚无法与外国或主要发达国家形成对标发展比较,我国国情特殊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和改革方向与时俱进,并非盲目跟进。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关注应急与常态之别。国内疫情特殊突发不断时期,海外环境因俄乌事态加剧不良时期,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应急选择是根据经济形态、企业需求以及市场状态做出的临时、救急乃救命措施,非常态宏观管理政策转折与改变。从长期看,我国货币政策收紧逐渐正常化是选项之重,毕竟过高的货币供应量并未发生对经济或企业的有利效果,甚至有时对均衡、有效发展具有阻碍,进而重要脱虚向实基础政策就是将中央银行过去常态16%的货币供应量逐渐调整为8%左右。由此市场观察短期货币措施,非货币政策方向,只是因为目前疫情特殊环境,我国这一政策指标有所回升上调,但这不是逆转性货币政策,而是应急性货币对策与措施。
尤其面对当下货币工具调节利率并非是利率政策导向指引,加之我国目前尚无基准利率机制与概念,LPR是试探性、实验性、建设性指标,这是政策常态组合,并非是短期应急工具。因此,我们需要梳理应急性与常态化的区别,市场不要情绪化混搭、混谈货币工具与货币政策,这对认知经济形势十分重要。尤其我国处于结构调整重要时期,重市场转向重企业无论是应急或常态都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基础与结构核心因素之重。
目前市场预期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预期管理将对经济形势、企业形态以及政策方向十分重要。面对我国经济既有短期压力,又有长期机制改革建设重任,两者兼顾面临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但对金融专业理解更需要精准,这对工具使用与政策执行都非常重要。目前中美利差悬殊逐渐缩小,甚至有时倒挂,相对于市场竞争力我国需要理性注重国情需要,尤其不要盲目追逐舆论导向,当下市场应特别防止误判现实与美差异面临十分重要阶段,防风险的首要前提是风险识别与认知,这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判断与对策效率之焦点与重点。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