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敏 “我们准备开拓埃及的市场。”8月24日,刘俊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又有了新动向。
这家主要办公地位于北京的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在境外做线上小额贷款业务已有数年,此前主要在西非几个国家开展业务,利润可观。
去海外开拓市场,似乎是摆脱国内市场“内卷”的出路之一。
2022年2季度报告显示,三家在美股上市的以线上消费信贷为主的公司,360数科(QFIN.O)、乐信(LX.O)和信也科技(FINV.N)累计用户量已经分别超过了1亿人,即360数科为1.9亿人、乐信为1.7亿人、信也科技1.4亿人。
据易观分析,2022年第一季度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总数为4479万人。考虑到这其中的用户重合度,线上消费贷行业可能正在从“拥挤”走向“堵塞”。
正在见顶的增长
从营收和利润的基本面来看,三家公司2季度基本维持了盈利,但同比来看净利润增长还都在下降。
其中360数科二季度实现营收41.83亿,同比增长4.52%,净利润9.82亿,同比下降36.69%;乐信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4.13亿元,同比减少26.2%,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减少78.7%;信也科技二季度实现营收26.66亿,同比增加11.8%,净利润5.8亿,同比下降7%。
从360数科和乐信的在贷余额来看,2018年至2019年是高速增长期,2020年开始增速放缓,而自2021年3季度开始,在贷余额的增长显得更为乏力。
对于小额高频的线上信贷业务来说,保持规模增长是一个重要指标,但疫情和金融科技面临的合规压力下,线上信贷规模增长越来越接近“天花板”。
而在注册用户数量上,360数科、乐信和信也科技在2021年2季度分别突破了1亿户大关后,增速也逐渐平缓。“在贷余额是盈利的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高级研究员金天表示,此类线上贷款平台用户数量的增长往往伴随着市场营销获客费用的增长,增速快的投入获客成本高,对利润有侵蚀。此外,注册用户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需要注意能不能把转化成更多的授信用户和借款用户。
据财报披露,360数科2季度的借款人复借率为88.4%。信也科技披露第二季度促成借款金额415亿元,重复借款人促成借款金额为367亿元人民币,占比超过88%。
金天认为,复借率过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于,首先说明新客户注入不太够,以及这部分用户可能在多个机构平台借款,实际上会造成重复授信、多头授信,最后风险也更可能会暴露在这类机构。
从90天以上逾期率来看,360数科和乐信在2022年上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360数科由去年末的1.54%升至2.62%;乐信由去年末的1.92%升至2.63%。也就是说,超过3个月不还款的用户在迅速增加。这或许与上半年疫情中不少城市交通出行受限,催收业务无法顺利展开有关联。
华泰证券对360数科的季报点评认为,6月起,随部分城市疫情封控措施放宽,30天回收率较二季度初的水平有所恢复。伴随利率走低和聚焦优质客户,360数科的贷款质量或于下半年逐步好转,但恢复速度可能受疫情发展和相关管控措施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有利的因素也依然存在,货币政策降准和降息的操作,令贷款资金成本有所缓和,强调信贷增长的政策目标下,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寻求助贷合作的动机或更强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乐信称已累计与130多个金融机构达成合作,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融资成功率持续提升;信也科技对接近70家持牌金融机构;360数科称平台连接了133家金融机构。
被作为新的业务发力点的小微信贷,目前也还未能挑起大梁。360数科在二季度为小微企业提供授信49亿元;乐信面向中小企业主的小微信用借款业务达54亿元,同比增长36.4%,但与当季乐信促成借贷491亿元相比仍显弱小。信也科技为小企业主促成借款金额为104亿元,占二季度总促成借款金额的25.1%,比2021年同期增长67.7%。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小微金融业务本身也面临更多不确定。“伴随着消费数字化及产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微贷业务的获客渠道逐步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线上获客渠道受到广泛青睐,但仍面临获客成本持续提升、转化效果却在下降等瓶颈,”易观分析指出,流量红利亟待消失、获客成本持续提升、转化效果却在下降,一些机构重新加大了线下地推队伍的建设与布局。线下渠道具有重资本、重人力等特征,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易受影响。
尝试走进新市场
刘俊此前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的金融业务板块工作,去年跳槽到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金融科技公司。
据他观察,线上信贷业务模式可复制性强,在非洲国家落地很方便,当地也没有利率上浮的红线限制,利润空间很高。“国内现在一些银行消费贷降到年利率3点多,非洲那边有的高利贷产品,一天的利率就有3点多。”但他也发现,非洲地区市场也与国内截然不同,当地人收入较低,笔均贷款金额才六、七美元,而且治安和社会不稳定让催收工作难度更大,放贷机构只能通过抬高利率来覆盖风险损失。
金天认为,国内的消费信贷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美国的消费信贷渗透率,在35-36%趋向平衡,2020年的时候受政策刺激走高到38%左右,之后恢复到36%-37%。中国消费信贷渗透率从2014年的10%左右迅速攀升到2020年超过30%的水平,2021年开始稳中略降,所以整个消费信贷的市场空间会比较受限。尤其是年化24%利率以下的客群区域可能会成为一个竞争的红海。
线上信贷转向国际市场曾经有过尝试。
2016年到2017年左右,国内对P2P金融、现金贷管理趋严,高息贷款模式被打击,不少民间放贷机构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首选出海目标市场是东南亚,希望将在国内积累的风控技术复制到这些发展中国家,以高利贷的形式继续挣快钱。但海外市场金融监管政策不稳定、征信数据匮乏、法律环境不支持、获客竞争陡增等因素,导致这一轮“出海”的大部分中小型机构铩羽而归,少数大型互联网公司则聚焦在移动支付领域,金融技术输出方面的服务。
但也有适应环境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如刘俊所在的公司,虽然人员规模不大,但赚钱能力可观,已经顺利获得两轮融资。
现在,东南亚市场的吸引力在增强。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6月GDP较去年同期增长2.5%。已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增长率超过了1-3月(2.3%)。接纳的外国游客人数增加,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出现恢复。马来西亚统计部门8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去年同期增长8.9%,为疫情以来单季增长率次高,服务业成为拉动马来西亚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2%。越南统计总局数据,第二季越南GDP年增长7.7%,为2011年以来第二季度最强劲增长率。
乘着疫情后线上购物兴起的东风,跨境电商的火爆或许也为消费信贷出海提供了新机遇。根据美国PayPal在8月17日公布的跨境购物调查报告,大约四分之三的本地受访者表示,愿意上网从海外购买商品,这比疫情前多了将近一倍。
现在,随着各国对线上金融业务的规范化更重视,有实力的国内企业也不再走“野生”路线,而是通过拿当地牌照来合规展业。2021年1月,信也科技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apitalMarketsServicesLicense),可在监管规则内于新加坡从事资本市场产品交易活动。今年6月,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星熠数字银行(ANEXTBank)在新加坡开业。
嘉银金科(JFIN.O),从曾经的老牌P2P平台“你我贷”转型而来,目前也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借贷业务者之一,其在拉美、非洲等地区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墨西哥市场的布局时间较早,业务体系成熟,盈利能力稳定,在当地市场中名列前茅。嘉银金科发布的2季报显示,其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16亿元,同比增长64.9%;实现净利润2.538亿元,同比增长100.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23亿元,较2021年同期8.35亿元增长58.4%;实现净利润3.98亿元,较2021年同期2.21亿元增长80.7%。
近两年,出海业务的技术难度也在加大,主要是在合规方面,刘俊发现,今年以来,在全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信息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趋势下,非洲国家也“跟随”着采取更严格地法规控制当地居民、企业的数据出境传输、使用,这使得公司需要加大在当地的软硬件、人力部署投入。
摆脱“内卷”并不容易,在国际经济环境整体面临更大衰退风险的当下,从微观中寻找机遇,或仍有可能。(应采访对象要求,刘俊为化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