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生态 平安、中信银行疾进供应链金融

胡群2022-08-26 14:07

记者 胡群  受益于产业数字化快速迭代,供应链金融正迎来发展机遇期,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都将发力点锚定供应链金融生态建设。

“报告期内,本行供应链累计融资3825.87亿元,同比增长53.53%;融资客户数15796户,同比增长60.92%。”8月25日,中信银行发布的2022年中报显示,中信银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线“信e采”“信e销”融资产品,解决上游企业订单生产、下游企业采购进货的资金难题;推出“信保函·极速开”产品, 提供一站式快速开立保函服务;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以资产池为核心的线上融资体系,为各类企业、集团公司、集群客户提供统一的资产管理和资金融通服务。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客户数还在进一步增加。据中信银行近日披露,截至7月末,中信银行一系列交易银行线上融资产品已累计融资超6200亿元,服务客户18000余户。

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5424.52亿元,同比增长24.0%。“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看,现在是供应链金融最好的时代。”8月23日,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在平安银行主办的2022供应链金融大会上表示,只有充分的开放,才能带来丰富的生态,而生态越开放,参与主体越多,价值链条越长,要素流动就会越充分,最终供应链的价值生产就会越大。

平安银行:构建生态

近年,随着宏观经济疲弱,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逐年扩大,账期越来越长,尤其是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增长11.82万亿,累计增长168%,而同期营业收入只增长51.7%,从账款回收期看,2021年相对于2011年,多增加了19.7天。

“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回款压力在增大,各类供应链金融服务还不充分,成本效率还有待提升。”胡跃飞认为,持牌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仓储及物流企业、平台科技公司应聚焦主业,立足于各自专业优势和市场定位,加强共享与合作,深化信息协同效应和科技赋能,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建设,共同营造公平有序、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银行应在发挥资金成本、风控经验和产品组合优势外,为供应链提供结算、融资、财资管理,避险等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需求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提升支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

在平安银行对公业务中,供应链金融是两大主赛道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平安银行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平安银行对公领域聚焦两大赛道,一是科技驱动的交易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沿着供应链,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投行驱动的复杂投融服务大中企业,围绕专精特新、高端制造、绿色金融等领域,打造真投行、真行业、真甲方的能力,打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为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平安银行于2019年启动“星云物联计划”,将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深耕供应链业务场景,消除信息不对称痛点,在贷后监控预警、贷前审批增信等方面发挥数据价值,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易得性。2022年6月末,“星云物联计划”已在智慧车联、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产业领域落地20 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18000户,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250万台。自“星云物联计划”落地以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累计超4600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8月9日,“平安3号卫星”成功发射,平安银行“星云物联计划”再添一星。“平安3号”是该计划的首颗对地遥感成像卫星,将与此前成功发射的“平安1号”“平安2号”物联网卫星,共同支持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安银行表示,将持续探索供应链金融,利用新兴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经济服务生态”,服务客户,反哺产业,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科技的运用,未来平安银行将如何探索供应链金融?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表示,平安银行将发挥账户、数据、交易和开放四大优势,助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助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其中,账户是基础,数据是关键,交易是本源,开放是前提。平安银行从推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1+N”供应链金融模式,到建立供应链金融品牌,再到启动“星云物联计划”,推动“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一直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释放供应链金融价值。

“供应链金融真正往前迈进的关键,是打造数字信用。”胡跃飞称,数字信用比传统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更高阶,真正具备广度和深度的大数据深度风控。基于数字信用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突破困扰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两大难题,一是弱化对核心企业信用的绝对依赖。依托多维数据,更精准的债项评级,可以脱离核心企业确权,从而实现上下游的延伸和下沉。二是供应链融资效率的提升,基于多维数据的模型一旦有效可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就可以通过开放银行模式,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和服务平台实时直连,更加紧密地嵌入各类供应链场景中,实时获取数据、实时评估信用,实时提供融资服务。

中信银行:战略协同

作为以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有更多的探索。

背靠中信集团,以及其集团内证券、信托、保险、资产管理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化金融服务资源,中信银行正打造更为完善的生态圈。

中报显示,中信银行重点构建十大类超300家机构的生态圈,制定生态圈指引,明确生态圈主体的合作价值和合作模式。

中信银行于2015年发布“交易+,不止于金融”品牌,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多维度、一站式服务。

“交易银行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载体,是中信银行对公业务和科技融合的急先锋,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8月19日,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中信银行“交易+2.0”生态体系发布会上表示,近三年来,交易银行年交易量从九百余亿增长至一万亿,增长12倍;融资客户数达到2.12万亿,增长了7倍;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年均增速超过50%,稳居可比同业第一位。“交易+2.0”开启了中信银行“交易+”的新纪元。

在中信银行“交易+2.0”体系中包含三个子生态,即链生态、财生态和e生态。其中,“链生态”以“资产池”为核心,通过聚集企业优质资产,在线上打通数据、产品与平台,融合表内、外多种融资产品,搭建覆盖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助力企业稳链强链固链。“财生态”以“账户体系”为核心,根植“收、付、管、融”四大场景,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财资一体化管理,助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益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e生态”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整合“金融+非金融”生态伙伴资源,延伸全渠道、全客户、全服务、全体验服务能力,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开放、互联、精益、智能的线上化综合金融服务。

在“链生态”模式中,核心产品资产池是中信银行为企业打造的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平台,企业可将持有的票据、存单、保证金、应收账款、信用证等资产质押入池,池中资产价值转换成融资额度,支持办理全线上、全品种融资业务,如银票、流贷、保函、信用证等。如此则可以更便捷地盘活资产,并提高综合融资效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