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公号文章的结尾是:
“我终于有了一件贺孔才墨迹。谁再说仿品也没用了,无论如何,必须是真的了。而在我这里,它已经是真的。”
我把这篇题为《贺孔才扇面:我认了!》的文字发给我的订户,也发到了拍卖群和几位对“贺孔才扇面”之真伪持不同意见的朋友。我的想法是,我相信我到手的这件拍品是真的,我希望通过“信息公开”,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最后达成“真共识”。我愿意观摩专家的争论,学一些鉴定书画真伪的常识。我不愿意收藏一件“有争议”的贺孔才墨迹。
公号发出之后,“夜书房”留言区和朋友介绍我加入的拍卖群都静悄悄。原因很简单:已是凌晨,同志们都睡了。
一如所料,到了第二天上午,说话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而且是说这件扇面“不真”的人多了起来。开始我很不服气,心想:我已经拍到手,钱也付了,东西看起来没有问题,为什么总是有人要说一些我可能不愿意听的话呢?
想是这么想,我不会这么说。我说的是:欢迎大家讨论,我一边观摩一边学习。
有人说:原作与上拍的这件绝不是同一件作品。是专业仿。扇纸有做旧之嫌。更不是拆了扇骨重新裱。不好意思,多言了。刚撞上了,说几句。多多指教。仅一家之言。
马上有人接话道:兄弟不必介意,所有专家都会有走眼的时候,尤其是现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真假如不能讨论,我们还能讨论什么?
又有人说:明显不是一件作品,但也有价值。
又有人说:看折痕与笔画印章关系,飞白贼毫。气息且不论,好多笔画移位。
也有不同看法。有朋友说,两枚印章都很好,绝非制版章之类,图片可以看出行气流畅、牵带自然,实在不是新写。
有人给大家打气:不怕犯错,相信讨论之后,每个人都会受益。
这个声音立刻获得支持: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当年兰亭论辩不也是从摹本展开?
这样的对话直看得我六神无主。我甚至还不明白“飞白贼豪”究竟指哪一种笔墨。但是我从内心深处觉得庆幸:我把参拍信息公开,各路方家虽各持己见,但都愿意贡献出来,相互斟酌。这样讨论下去,“贺孔才扇面”之真伪岂不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其实,再云山雾罩的“真假不明”,都很难经得起信息公开前提下大家开诚布公的讨论。
这时,一位大咖出手了。他说,会不会是揭裱时候填过笔修补过? 但是从笔画细节看确实有区别。细节确实有些出入。
他还发了几张成扇原图的细部图片到群里。
就在我“信心”动摇、要清楚还不清楚、不清楚更想清楚之际,群主主动表态了:
“刚才拿成扇比照原作了,字细节确实有出入,那么这件成交仍然撤回,以后有问题仍请不吝指正。”
这等于宣布我参拍的这件“贺孔才扇面”系仿作,成交无效。群里大拇指林立,一片“正能量”赞声。
过了一会儿,钱款退回来了。
这个早晨,像坐过山车一样,我的心情在兴奋、紧张与忐忑不安之间不断转换。当“真伪”最终尘埃落定,我反而有深深的失望与失落之感。难道就这样错过了?藏一件贺孔才墨迹就这么难?有很多人知道贺孔才的价值吗?不像啊!可为什么连他的墨迹都有仿作了?那件仿作真是有几分像啊,我是不是应该留在手里做个纪念?
一位参与讨论的朋友微信我说:“让兄失望了,报歉!”从前天开始,他是自始至终坚定地持“仿作”立场。
“没关系。这对贺孔才来说是大好事。”我说,“我还是想留下那件仿品做个纪念,不知人家能否廉值出让。”
朋友说:“可以谈,又是一段故事。”
回到“夜书房”公号时,见留言区也有了新故事。有几位朋友恭喜我终于如愿,结局圆满。有的也说,值得,就算仿也近乎于真,写得也灵动。
但是,坚持“不看真”的人也有几位。一位朋友更直言相告:“能退就退吧!和成扇根本不是一个东西。这件尤其入笔的地方就露馅了,真不了 !”
都是专家级的鉴定意见啊!
还有这句:“字画行一直'说墨迹印章浮在上面'了,这件就是很明显的浮在上面。”
我哪里知道怎么样才算不浮在上面。我给一位朋友说,贵圈水太深了,今后我绝不下水。偶尔在岸边溜达一下就已见识风风雨雨了。
经此一“役”,感慨有三:
其一,信息公开、自由讨论好处妙处太多了。不喜欢信息公开、自由讨论的人,不是不喜欢“好处”,而是不喜欢真相。
其二,网上、群中、留言区都是藏龙卧虎之地,高人多多。
其三,贺孔才啊贺孔才……
这件已经拍出的扇面据说是真的,但也有朋友不看真。
文/胡洪侠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