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一帆 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已执行完毕。
7月13日,记者从紫光集团获悉,紫光集团管理人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2021)京01破128号之五《民事裁定书》。根据《民事裁定书》,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
在此前两天,即7月11日,紫光集团已经完成100%股权交割。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
7月12日,紫光集团向全体债权人足额支付了全部现金清偿款项,管理人完成了未受领偿债资源的提存,对暂缓确认债权、未申报债权的后续审查、清偿工作作出妥善安排,并按时向法院提出了终结重整程序的申请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紫光集团官网还发布了新任董事长李滨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在信中,李滨表示,近期要解决目前的债务和资金问题,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使投资人和债权人重拾信心,恢复各实体公司的股权和债权融资能力。对此,他透露,“我们会将投入的大量股权出资款用于归还债权人,大幅降低负债率,轻装上阵,为各子公司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李滨还表示,为适应作为智能科技领域领军产业集团的发展需要,今后集团会设立三个总部,分别是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
“事实上,此次重整完成只是新紫光迈出的第一步,纾解债务压力,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集成电路产业长周期的特点决定紫光集团发展依然离不开战略资金和资源的支撑,这需要紫光集团有良好的经营管理作为增信基础和强大的资源开拓能力,这与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有关,而此次重整后,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紫光集团方面人士告诉记者。
股权结构变化
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已于今天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关于本次重整,紫光集团的官方评价是“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从开始到收官仅用时1年零8个月,其过程可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推进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治理上,新的紫光集团处于五层结构的中间位置,即最终出资人、投资控股公司智广芯、产业管理公司紫光集团、紫光集团旗下各产业投融资平台与产业运营公司。
相比之前,多了一层投资控股公司。紫光集团方面表示,“正是在这一层,管理人引入了战略投资人,推进了股东多元化,又增厚了国资的成分。”
去年12月10日,历经多轮竞争性选拔,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中选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人。上述投资控股公司智广芯控股,正是“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
随后,管理人与智路建广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并公布了方案。根据方案,战略投资人采用“存续式”重整模式,紫光集团多年积累的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得以完整保留;同意支付600亿元现金全部用于清偿债务,还拿出紫光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市值230亿元的流通股票按市价抵债,最后安排剩余部分留债延期清偿;债权人按需求选择三种清偿方案,获得了95%-100%的超高清偿率。
根据披露,智广芯控股的出资人结构中,国有资本出资占据绝大多数,包括广东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国有资本成为了新紫光集团主要出资主体和受益主体。
同时,在国资为主的格局下,从股权来看,智广芯控股持股较为分散。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智广芯控股的10家股东中,并未持股比例超过25%的股东。
紫光集团方面表示,由于智广芯控股是基金为主,从公司经营管理角度而言,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作为GP或联合GP管理其中约80%的出资,GP集中执行基金的管理与运营,能够克服股东多元化和出资人层面无实控人的不足,以其专业性与股东多元化形成补充,从而保证运营管理层面集中的办事效率。同时智路资本也投入了部分自有资金,既表现了其信心,也表现了其责任共担、事业共创的决心。
芯片待破局
李滨在公开信中表示,“紫光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似,既有危、又有机,是中国科技产业成长的一个缩影。”他表示,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创新,但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于进口,“今后成长需要组织好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软件等全产业链要素,并且引进和吸收创新资源,既要坚持自主研发,又要带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
此前,紫光集团定位为投资控股型管理平台,因此紫光集团层面实际上更多体现了投融资的平台功能,而有观点认为公司在产业运营管理上功能缺失。
李滨回顾紫光集团发展经验,他表示,“除了资金方面的错配以外,我们认为还缺少两个东西:一是产业协同,集团内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没有发挥出合力;二是产业链建设,集团下属企业众多、体系庞大,却没有进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的短板”。
据悉,战投方为新紫光集团设计了以“三大总部”为基础的总部架构与职能,构造产业集团与产业公司间“运营支持、集团赋能、业务协同”的运营管理模式。所谓三大总部,即分别为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
李滨解释称,赋能总部将设立产能建设、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三个中心,把各子公司急需,但又没有足够资金和人才独立完成的产业链建设,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力度统一投入。管理总部将为集团控股的各产业公司提供财务、人力、法务、信息化等中后台的服务支持。他表示,各主要产业子公司的核心班子成员也将一起参与到集团总体战略规划和产业协同工作中,今后的激励和授权也会向一线的业务、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倾斜。
“新紫光集团与智路建广原有产业链之间,也存在客户、产品、市场、资源形成交叉协同的可能性。”紫光集团方面人士表示,在产业资源端,智路建广建立了从上游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到封测和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应用产业链全面能力。“理论上而言,有望在垂直一体化、多应用场景拓展和分场景水平规模化三个维度上产生更好更多的协同效应。就以移动物联网芯片而言,目前各国芯片设计IP上RISC-V正处于同时起步阶段,是可以延展布局自主做深、掌握上游的一个方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