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深港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消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预计2014年正式招生,徐扬生获聘首任校长,聘任8月1日起生效,聘期4年。
消息说,徐扬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港中大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此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副校长期间一直负责深圳和内地事务。
消息介绍说,港中大(深圳)校长人选经由全球招聘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港中大(深圳)校长遴选办法》遴选。校长遴选委员会包括港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深大校长李清泉教授等七名成员。校长遴选委员会共接获21份申请及提名,经详细考虑后,一致同意推荐徐扬生教授为港中大(深圳)校长。
徐扬生透露,今后,他将与港中大(深圳)的同仁们精诚合作,进一步发挥港中大优势,把港中大的办学理念及人文精神带入内地,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高尚品格及对社会有承担的人才,同时促进香港及内地优势互补。
这则消息没有“透露”的是,到底要不要担任首任校长,徐扬生不是没有犹豫。作为港中大负责内地事务的副校长,推动深港两地合作办学是份内之事,他自觉也有一份使命和责任催生一间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在深圳呱呱坠地。可是要做创校校长,天天处理各类大小行政事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是科学家,他需要时间做科研,需要时时盯紧国际前沿动向,遵循他自己的创新节奏,每五年微调一下研究方向,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而当校长,那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了。
那些劝徐扬生下决心接受聘任的人,太懂得如何说服他了。“港中大(深圳)的校址都是你选定的。你不负责把大学建起来,如何能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一位校长说。
校址确是徐扬生选定的。当初深圳方面确定了几块“备选校址”给港中大选择。一开始大家希望徐扬生他们能看上西丽留仙洞附近的一块地,争相劝道,你们去看看,好大一块地,0.7平方公里呢。徐扬生挑了个晚上,独自开车去现场转了一圈,边转边算,觉得不合适,一来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二来,这地方太靠近城里了,离繁华和诱惑太近。读书做学问还是安静一点好。他心里的选址标准,是离市中心有些距离,又不过分偏远,交通还得十分方便;面积要尽量大一些,最好有山又有水。
他心里装着的蓝图,差不多还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样子。当年主持创建港中大前身三书院之一”崇基书院“的人正是深圳人凌道扬。他向政府申请的首选之地是马料水,因为此地”面对马鞍山、俯临吐露港,乐山乐水,正是一个理想的息游潜修之所;校舍建于山谷之中,青翠环抱,犹如坐在一张安乐椅之上。“据崇基学院史料,凌道扬如愿取得政府这10英亩地之后,又提议要再租借30英亩,扩大崇基范围。没想到官员的回覆是建议租给崇基300英亩,让凌氏可以发挥其农林专业,协助政府在崇基北面的山地上植树造林,教导乡民垦植蔬果作物。这300亩造林地在1963年港中大建校时,就地转成学校基地,原先在九龙与港岛的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陆续迁入这个山谷,形成今日的沙田样貌。有文章写道:如今香港中文大学地处自然保护区旁,“四周仍保留着茂密的树林,校园中偶尔还能见到猴子甩着红屁股跨越车道走入树林的景象,每回相遇都令人又惊又喜。大学图书馆的屋檐下,则挂满了小白腰雨燕的燕巢,这里是香港最大的雨燕栖地。每到夏天傍晚,数百只雨燕在图书馆周围啁啾飞翔,是中大人最深刻的记忆。”
徐扬生深爱港中大校园,他当然清楚在深圳复制沙田风景完全不可能,但是起码也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喧闹、单调、逼仄的空间里,养不成人文气息浓郁的港中大校园生活。他去了大鹏,看了坪山,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龙岗已确定的大运会主场馆附近的一片荒地。他觉得面积的大小、离市区的距离,都和港中大差不多。校园内也有山有水,山不高,水不深,但“这个状态总算和香港中文大学很像”。
最吸引他的,则是龙岗的未来。他写道:”龙岗,是有着勃勃生机的,这里的街头每天都在变化,这里匆匆行走的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这里有一大批欣欣向荣的高科技企业,灯火彻夜通明。你在这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这不就是一所大学应该立足的地方吗?“
朋友对徐扬生说,筹备港中大(深圳)你都筹备到这个地步了,校长这个位置你能推掉?
另一种说服策略就更直接了:徐教授,在深圳和香港合作办一所大学,这个校长需要具备”香港情“、”国际脑“,还要有”深圳眼“,”中国心“,这样的人并不容易找,您正好都有,就不必再推了。
徐扬生说促使他最后下定决心的,是在一个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祝典礼上他听了一位先生的讲演而受到的触动。”典礼蛮隆重,香港选了5个人演讲,都是海归,我是第5个。我前面那位金融专家在演讲结束时说,辛亥革命后这100年,也是“海归”效力国家、民族,致力中国现代化的100年。这句话对我刺激蛮大的。100年就这么走过来了,下一个100年怎么办?我当时就想,自己该做的,就是好好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
正式成为港中大(深圳)校长之后,徐扬生几乎每天都要开车到龙岗的大学建设工地来“上班”。有时从香港来,有时则从南山来。2006年,因为他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和深圳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起了一所中科院先进技术,基地就在南山。
徐扬生回忆说,龙翔大道边上的这块大学用地前身是一座废弃的电子厂,周围既不是乡下,也不是城市,荒凉得很,遇到的打工者,都穿着拖鞋,“踢踏踢踏”走来走去。和他们打招呼,谁也听不懂对方说什么。我们中午不知去哪里吃饭,可是工人们有饭吃。我问他们,饭是哪里买的,他们说,自己从宿舍带来的。那时外卖也不发达,没有人会往那个地方送外卖。我们很多老师只好自带饼干当中饭。”
徐扬生就去找龙岗的领导,希望帮着解决老师们的午餐问题。领导答应马上解决,问,需要什么水平的午餐?徐校长说,你们区委食堂的水平就很好了。第二天,区委食堂的两个师傅,挑着饭菜和餐具,来工地办起了食堂。两个星期后,这个简易食堂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二十几位香港中文大学的理事们。他们是一批银行家,身价确实很“贵”。当时的汇丰银行行长是理事之一,他说,“我最喜欢吃这样的饭,这是创业者的饭,是做事的饭。内地的朋友请我吃过至少一百多次饭了,今天我吃的是最好的一顿。”
全球招聘的教授们也陆续到位了。现场没有会议室开会,徐扬生就在南山的先进技术借会议室开会。那个后来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百千万”的说法,就诞生在这里。徐扬生说,第一句话,“一腔热血”,我们办这个学校,创业做事情,就凭一腔热血。第二句话,“百年大学”,我们办的是百年大学,修路盖楼,制定规章制度,都是这个标准。第三句话,“千载品牌”,质量是最重要的,创品牌,争一流,靠的就是质量。第四句话,“万世良心”,做教育,要凭良心,我们到这里,不为名不为利,就是要在中国的这个大湾区,在深圳,创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
现在回忆起25年前的建校岁月,徐校长说有个场景他至今难忘。第一批学生2014年入学,他们在厂房改建的教室里上课,但是宿舍楼还没有建好,怎么办?市领导说,我帮你们在对面的信息学院借一栋楼先用着(最后实际只借到了三层)。这所创校者以“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为目标的大学,它的首届学生,于开学之年的秋天,在晚上结束简易教室里的自修后,需要穿过宽宽的龙翔大道,到对面借来的宿舍去休息。徐扬生说,“当时这个路灯啊,许多灯泡是不亮的,从这个亮着的路灯,到下一个亮着的路灯,中间是黑黑的一段路。你在这个路灯下走过,你的影子是很长很长的。我们的女学生穿过这样的路到宿舍去,我是很不放心的。我跟城管局的领导说,求求你们,能不能赶快让路灯都亮起来。可是修路灯需要时间。那几天,每天晚上,九点半开始,我就找个路灯照不到的最暗的地方,站在那里,望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穿过马路。我发现一个广州来的女孩子,可能觉得有责任帮助全国各地初来南方的同学,防备潜在的危险吧。下课后她嘻嘻哈哈地陪一拨同学过去,送到寝室后自己回来,再接一拨同学过马路。那几天我经常看见她来来回回在龙翔大道两边穿梭,我蛮感动的……。几天之后,路灯亮了。”
几年之后,这一切就都成了回忆。我们想去拍一下当年那个简易食堂,徐校长笑了,说:“早就找不到了,那个地方盖起的新楼现在叫做‘乐天楼’。”
文/胡洪侠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