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角晚霞 摄影/宋新华)
王开生/文
碧桃雪松几重关,烽火烟云恍惚间。
行到落樱小憩处,又见白鸥搏海天。
诗人贺敬之的这首《八大关漫步》,是歌咏八大关的名篇。
很久以来,不论是青岛人还是外地人,对于八大关的好奇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不仅仅是因为这里一年四季的悦人景色,更是因为其不同寻常的历史、别具一格的“万国建筑”和众多名家对这里的情有独钟。
青岛八大关,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01年,八大关区域的近代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八大关的地理范围内,大致可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域:南区、北区和太平角区域。正阳关路以南为南区,涉海临湾,是八大关的核心区域,景色清幽,名楼别墅鳞次栉比,人流最为密集。
正阳关路以北为北区,平时游客稀少,本地市民亦不多踏足观光。老青岛人每年仅有三个时段,会在此区域流连赏景。春季,来韶关路,赏姹紫嫣红的碧桃;春末夏初,来宁武关路,赏粉嫩娇艳的西府海棠;秋末,来嘉峪关路,赏五彩斑斓的枫叶。
百年太平角
(太平角秋色 摄影/于江豪)
八大关和太平角沿海的部分,同属太平湾。地理概念上,太平角虽归于后来的八大关范畴,却又相对保持独立。同时,在居住休闲建筑的开发上,时间也更靠前。
1922年出版的叶春墀著《青岛概要》记载:“太平角为颐养区之中心,西人避暑,皆集于此。避暑别墅,比比皆是。其地林木成荫,一碧无际,所有马路均隐藏于绿叶丛中。”由此可见,太平角区域的兴建期,相比“荣成路以东特别规定建筑地”,也就是后来的八大关区域的开发时间,要早十余年。
公元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次年,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将租借地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由此,原称“胶澳”的这片海滨,改称“青岛”。
德国租借地建立后,旋即制定了一个青岛新城规划。其中,将伊尔蒂斯山(现太平山)和鱼山环抱的维多利亚海湾(现汇泉湾)一带,划为“颐养区”,即是通常所称的休闲别墅区。此后,德国、俄国、英国侨民和中国显贵在这一带大兴土木,营建了一批极具异域风情的海滨别墅,散落在文登路、福山路、栖霞路、湛山大路(现香港西路)等地势较高的沿海一线。
翻开清代同治年间即墨县村庄图可见,太平角,古称菉豆岛(菉,通绿)。其环绕一周约2.5公里,包括5个岬角和5个海湾。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以后,将德国人为纪念一艘沉没在黄海海域的战舰“伊尔蒂斯号”而命名的山、岬角、海湾,以祈求太平之意,分别改称太平山、太平角和太平湾。在重新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将太平角、太平湾一带划为新的别墅区,共12条马路,分别是太平角一路至六路,湛山一路至五路和一条短短斜斜的湛山路。
在“荣成路以东特别规定建筑地”出现以前,太平角一带的别墅群已星罗棋布。该区域多以外国传教士、牧师和西教信徒居多。如太平角一路9号的美国传教士卜爱礼别墅,12号的美国长老会牧师卜有存别墅;14号的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谭育普别墅;17号的美国牧师梵都森别墅;18号的美国基督教工会牧师戴世珍别墅;21号的美国牧师希尔恩别墅;湛山一路2号的美国浸信会牧师杜华德别墅,以及湛山路14号的耶稣教西人会堂、湛山三路2号的天主堂等。现太平角公园一带,即是早年的教会墓区。
为太平角留下赞美的文字,作家苏雪林是比较早的一位。1935年盛夏,她与丈夫来青岛避暑,住在福山路上的山东大学教师宿舍。期间,她写下了著名的《太平角之午》。
“青岛最高的太平山迤逶引向东南成为太平角的一个土股,像一只靴子似的伸入大海。不过这只靴子和意大利的那只不同。意大利的是摩登女郎的高跟鞋,还带着一截肤光致致的玉胫,而太平角呢,因其地势偏僻,而风景清幽,故也成为游览胜境。”苏雪林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浪漫,倾注笔端,称此地为“光明之域”“水晶之海”。
“八大关”由来及“1+6+3”格局
说起八大关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区域先行修建了八条以长城关隘命名的道路,而后得名的吗?当然不是。
1948年9月12日青岛《民言报》的一则征地广告上,第一次出现了“八大关”的明确文字说法。而1958年由青岛日报社编印出版的《青岛游览手册》中,八大关这一称呼始在官方正式发布,遂闻名遐迩。
该书记载:“所谓八大关,是那一带海滨纵横交错的几条马路的总称……这一带的休养所和疗养院的建筑,各具特色,真可谓每一座都是出色的艺术品。”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鉴于老城区已无多少建筑用地,遂将荣成路以东,北至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区域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作为住宅别墅区开发使用,通过竞争公开领租。
“荣成路以东特别规定建筑地”延续租借地时期的传统方式,对该地块的建筑密度、高度、庭院、绿地,外部装饰色,甚至围墙等,都出台了严苛的规定。如“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围墙须用花式铁栏、木栅或石砌成空花”“装设新式浴室、厕所”等,极尽详细,建筑审批条件亦要高于汇泉、太平角别墅区。如此,八大关区域始具备成为一个多元风情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条件,并迅速进入开发旺盛期。
最先建成的道路,是临海而筑、高低起伏的山海关路。据1932年《工务机要》记载:“荣成路东,依山面海,风景宜人,为特别规定建筑地。第一期开辟之山海关等路基工程,业于去年完竣。”即早在1931年,山海关路已建成使用。
该路上名楼亦最为集中,如山海关路11号王正廷别墅、13号韩复榘别墅、17号元帅楼等。而山海关路9号别墅,最初是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宅邸,青岛解放后划归接待楼使用,遂成为青岛著名的“钓鱼台”。1989年6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第二次来青访问,亦下榻于此。
(山海关路17号元帅楼 摄影/王开生)
此档案还记载:“兹继续开辟第二期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荣成路南段(自山海关路至正阳关路)、正阳关路……于去年九月开工,嗣以天气严寒,停止工作,本年三月庚继进行。越三月而始告竣。”由此说明,上述6条关路建成于1932年。
1935年,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作为最后一期工程竣工。八大关七横三纵十条关路的建成时间顺序,分别应是1+6+3格局,而绝非是坊间误传时久的8+2格局。
十条关路中,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宁武关和紫荆关,属长城关隘;函谷关和武胜关虽是关隘,但位于河南省境内,与长城无涉;而韶关、正阳关和临淮关,非是关隘,而是税关。由此可见,其八个长城关隘说,亦不成立。故八大关的名称,多是市民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叫法而已。如同“扬州八怪”并非特指八位画家一样,异曲同工。
另有一种解释,八大关的称呼源于八关山。八关山是夹在青岛山和小鱼山之间的一个小山丘,即如今的福山路一带。我以为,此种说法有相互影响的成分存在。
那么,八大关区域究竟有几条主要的道路呢?
答案是13条。
计上述十条关路之外,该区域另有黄海路(花石楼坐落于此),汇泉路(东海饭店、白马饭店、蝴蝶楼坐落于此)和荣成路(有何思源、赵太侔、刘安祺、周钟岐别墅等)。南北走向的荣成路,是八大关内建筑最密集的一条马路,其往南原来是直通海边的,与山海关路交汇。1959年设计建造汇泉礼堂(八大关小礼堂)时,选址在荣成路的南端地块,故使荣成路成为了一条“断头路”,汇泉礼堂也成为其最南端的建筑,虽临近山海关路,门牌号却是荣成路44号。相同命运的,还有东边一条与之平行的韶关路,一条与之垂直的居庸关路。
除上述13条主路外,后来又命名了四条支路,分别是: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正阳关三支路和武胜关支路,皆为南北走向的辅路,都不长。
“万国建筑”与“名人往事”
八大关的别墅群中,知名度最高的建筑,无疑当属花石楼和公主楼。而有关两幢名楼的历史传说,虽不过百年,却最为扑朔迷离。
(花石楼 摄影/王开生)
青岛民间称呼其为“蒋介石楼”“蒋公馆”的花石楼,建于1931年,业主是俄国报业大亨涞比池。传说的焦点是蒋介石到底住没住过此楼?从目前存档的史料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蒋介石曾数度来青,但下榻居住的,仅有一次,时间为1947年10月16日-21日,临时官邸地址是八大关正阳关路36号义聚合别墅,其时为中国银行的招待所。原址仍存。
有一种说法,花石楼当时是作为蒋介石此行的备用官邸,故此楼才有“蒋介石楼”的传说。但从花石楼的建筑体量、地理位置和接待能力来看,居住在此显然不符合相关要求。
国民党“特工之王”戴笠,亦被误传在此住过。1946年3月16日,是戴笠人生度过的最后一夜。次日,他乘航委会222号专机,自青岛飞赴上海,因大雨滂沱、雷电交加而飞机转道,途中撞上南京江宁附近的岱山,人机俱毁。据资料显示,16日晚,戴笠下榻在龙口路26号别墅(现36号),而非花石楼。
类似的以讹传讹,还包括公主楼。世间的女孩子们天生都有一个公主梦,而坐落在八大关居庸关路10号的公主楼,无疑即是一个圆梦的绝佳去处。流传在岛城大多数的说辞,皆言此楼是丹麦王子来青游历时,看好此处风景,嘱托丹麦领事馆领事买地营建后,准备送给丹麦公主的。
近些年,自丹麦带回的出版于1931年的史料《王储出访东方日记》中,记载了1930年1月11日丹麦弗莱德里克王子和妻子玛格丽特公主游览青岛的一段往事。该书中还附有一张王子一行人在迎宾馆门前的集体合影,印证了岛城民间的传说并非全都是空穴来风。公主确实来过青岛,只是玛格丽特非是丹麦公主,而是一名瑞典公主而已。
目前,从馆藏的档案来看,公主楼地块挂牌时间是1932年7月,为浙江商人孙天目竞得,而非是丹麦领事馆。此楼实际营造日期则拖至1940年9月左右,此时据丹麦王子旅青,早过去了整整10年,显然与此无关。传说虽然美丽,但传说终究是传说。公主从未来此居住,公主楼的名声却叫响了半个多世纪,这也是不争的现实。
(公主楼 摄影/王开生)
太平角的别墅群中,太平角一路1号,是德国建筑师哈林斯设计的欧式田园别墅,一层全部用崂山花岗岩砌成,四个券门形成宽大敞廊,其上为露天凉台,不对称的多角屋顶和石砌烟囱,以及楼前的一对欧洲卧狮雕塑,其无疑是一处建筑精品之作。
湛山二路与太平角一路的交叉路口,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浓阴中,有一座崂山花岗岩石砌洋楼,与不远处黄海路上著名的公爵别墅(花石楼),颇有几分相像。此是建于1931年的太平角一路16号楼,由俄国建筑师尤里甫和中国建筑师唐蔼如共同设计,曾是民国时期上海电力公司总裁贺清的私人别墅。解放后,此楼与周围的诸多别墅一道,划归市交际处使用。
(太平角一路16号 摄影/于江豪)
作家沈从文1931年8月自北京迁居青岛,时任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聘其为中文系讲师。闲暇时,他常由汇泉炮台,经花石楼到太平角一带散步。作家巴金时应其邀请来青岛,沈从文即与妹妹沈岳萌一起陪同巴金,游览了太平角。
1961年7月,在巴金、陈翔鹤等人的提议下,中国作协给予沈从文创作假,他又一次选择了青岛。在青的住处,是太平角之畔、岸崖之上的黄海路4号。故地重游,这里的风景,沈从文是熟悉的。他在此酝酿了一部长篇小说,是以妻子张兆和的哥哥张鼎和为原型。后因世事变化,小说并没有写下去。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曾安排大批文化名人来青岛疗养度夏,八大关、太平角区域一时大家云集。茅盾一般早上或黄昏喜欢到太平湾一带散步。荷花淀派作家孙犁则喜欢一个人在太平角远眺。紧邻太平角而居的剧作家曹禺,在此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
拍摄于1980年的电影《第二次握手》,是根据张扬同名小说改编的。剧中有关美国海滩救人等场景,皆是在太平角的沙滩和礁石上完成的。表演艺术家谢芳、于洋等主要演员,来青拍摄《第二个春天》时,则下榻于太平角一带的别墅。
同样,根据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其有关英国的部分镜头,是在太平角一路9号别墅拍摄的。
该处原址营建于德据时期,后为法籍建筑师白纳德设计的平层别墅。1940年英籍工程师克兰姆斯,从美国商人付道孚手中购得此处,翻建成一座典型的英国都铎风格别墅。波浪形大斜坡式屋顶,占据建筑一半高度,红砖清水墙、红牛舌瓦,使其貌似欧洲上世纪的一处村镇。1946年曾一度转入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高贺禄名下,为其官邸。新中国成立后,司法部长史良曾在此楼疗养。原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亦在此长期疗养居住,翻译俄文马列主义著作。
(太平角一路9号 摄影/于江豪)
太平角一路23号,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是一处美国人的别墅,位于太平角海滨的一处岩崖之上。小楼居高临下,庭院盈阔,岬角美景,尽收眼底。此处推开窗子,便是太平湾的万顷碧波。
1954年7月,文坛巨匠郭沫若曾下榻于此。在青期间,他乘兴游览了海上名山崂山东线。称赞华严胜景“负山函海”,为崂山景色之冠。华严寺中两部《册府元龟》引起他的兴趣,特别是其中的一部手抄本。《册府元龟》是宋代编写的一部大型类书,相当于外国的百科全书。时国内宋版刻本多已轶失殆尽。经其与寺僧商量,借了几册带回太平角别墅,一连几天的认真校勘后,鉴定为元代抄本,弥足珍贵。幸存岛城的这部国宝级海内孤本,郭沫若的青岛之行,功不可没。此行,郭沫若在其著作《管子集校》中有记录:“该年,在青岛度假,因张公制介绍,得以借阅崂山华严寺藏明抄本《册府元龟》。”
(郭沫若书房 摄影/于江豪)
1956年,诗人、南社创始人柳亚子曾经下榻于此疗养。早在1934年,他曾来青写下了“海上神仙事渺茫,劳山金碧尽辉煌。燕齐迂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和“海滨风物信佳哉,缭曲登临往复回。可惜不逢炎夏节,冰肌玉骨照人来”等诗句。
与诗人的短暂停留不同,李四光在1957年7月至1961年间,曾四次下榻此楼。其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在此,李四光写下了极有分量的一本著作《地质力学概论》,奠定了新中国地质科研工作的基础。
(李四光夫妇 资料照片)
太平角一路21号,紧邻郭沫若所居的23号。此栋别墅建于1931年,曾为比利时领事馆所在地。
1978年盛夏,中央美院教授、画家李苦禅一家,应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邀请,来青避暑,下榻此栋临海的幽静别墅。1961年,李苦禅曾来青岛举办过画展和讲座。此次由弟子、画家张伏山和青年画家汪稼华陪伴,参观游览,聊天作画,留下了《高瞻远瞩》等多幅国画佳构。
2017年以来,太平角一路19号别墅经过重新修葺后,正式对外开放。先后迎来了书法家张海,作家、文化学者王蒙,以及欧阳江河、苏童、李佩甫、金宇澄、张炜、陈应松、石一枫等当代名家。作家阎作晶明以“诗意栖居”来表达对太平角美景的钟爱。王蒙先生凭窗远眺太平湾沿岸的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心情大悦,称赞此处是作家创作的宝地。他饱蘸墨汁,信笔题词:海阔天空。评论家、作家、书法家王干,则为莫奈花园题写了牌匾。
近些年,太平角区域陆续开放的诸多民国老别墅,使得这片沉寂时久的区域,再次焕发出时尚魅力。其中,以“久藏深闺未人识”的“宋公馆”浮出水面,引人注目。
宋公馆位于湛山一路2号,约建于1926年,原称杜华德别墅,由德国建筑师李希德设计。1930年,宋子文买下湛山一路2号别墅。次年,其母亲倪桂珍来此居住,颐养晚年。1931年7月23日,倪桂珍在该别墅内因病去世,享年62岁。倪桂珍生有三女三子,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她的三个女婿分别是孙中山、蒋介石和孔祥熙。故有评价说,倪桂珍是民国历史上最威武的母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风光的丈母娘。
(湛山一路2号 摄影/王开生)
从太平角到八大关,故人们已经远去,背影模糊。但是却给青岛这座城市留下厚重历史与记忆,更有独特文化与传承。在这许许多多的传承里面,至今存活着的街道、建筑、树木,仿佛都带着某种记忆和灵性,唯有深入其中,匍匐在那些曾经的真实呼吸中间,才会感受到每一个生命体的历史与温度。
(王开生,专栏作家,山东省作家,青岛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琴岛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随笔散文集《四方往事》《寻味四季》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