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将于7月4日正式回港上市 能否获投资者认可?

汪青2022-06-29 18:33

记者 汪青 6月29日,记者从金融壹账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壹账通”)处获悉,目前已收到港交所发来的信函,原则上批准公司递交的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预计将在7月4日开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此外,将不涉及任何新股份发行,不涉及新的融资计划,公司股本将不会出现变动。

至此,金融壹账通将成为首家在美、港股双重上市的金融科技中概股。而在成功回港上市后,又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呢?

介绍方式上市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28日,金融壹账通就对外宣布,已于当日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将以介绍上市的形式进行双重主要上市,不涉及新发行或出售任何股份。彼时,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叶望春亦表示,正在在积极筹划回归香港市场。

所谓介绍方式上市,主要指不进行融资的挂牌上市行为。即金融壹账通在上市前不需要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而是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获得将其证券在证券市场上挂牌买卖的资格,本身并不涉及资金的筹集。

对此,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此次金融壹账通以介绍上市的方式回港,其好处主要是无需进行公开招股程序,所需挂牌时间短。由于不涉及到新发售股份,因此不会稀释现有股东股份。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公司在整个上市过程中都无法筹集到新增资金,不过后续金融壹账可以寻求在港股市场进行再融资。”

在招股说明书中,金融壹账通谈及介绍方式上市的原因表示,两个市场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资者,有助开阔本公司的投资者基础及增加股份的流通。具体而言,于香港及纽交所两地拥有双重第一上市地位,能够使公司接触更多不同的私人及机构投资者,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相较于二次上市而言,双重上市在时间上所受的限制更少,且已经有企业通过双重上市进入港股通,因此双重上市或成为越来越多中概股回归的选择。

公开信息显示,金融壹账通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商业科技服务(TaaS)供货商。主要提供数字化零售银行、数字化企业银行及数字化保险分部,并于各板块内提供涵盖销售管理、风险管理及运营支持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客群主要包括中国100%的大型及股份制银行、98%的城市商业银行、63%的财产险公司及49%的人身险公司。

能否获投资者认可?

2019年12月,金融壹账通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不过,自上市以来公司连年处于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金融壹账通营收分别为23.28亿元、33.12亿元和41.32亿元,净利润分别是-16.61亿元、-13.54亿元和、-12.82亿元。此外,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10.19亿元,同比增长24.3%;净利润-3.18亿元,同比下降4.22%;

在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金融壹账通也指出,公司未来会继续就开发及商业化解决方案、推广方案产生大量的开支,而且在过往中产生净亏损,并且预期在日后也会产生净亏损,并且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 。

成功回港上市后,港股投资者是否会买单呢?

“从业绩来看,金融壹账通近些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毕竟技术类公司短期内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盈利需要长周期。但从更长远的角度分析,银行数字化改造仍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公司所处赛道也是长期刚需。”王蓬博表示。

据悉,近年来金融业弹性IT架构搭建、数据治理、科技开放创新等需求渐盛,由此面向金融机构的科技服务提供商群起。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科技,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根据灼识咨询预测,至2025年中国银行业科技投入将超5500亿,年均呈20%以上增长。

公开资料梳理,目前已有金融壹账通、玖富、乐信、信也科技、小赢科技、宜人贷在内的十余家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美国上市。然而,由于受到中概股退市风险以及行业自身监管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上述中概股股价并不乐观。

与此同时,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正计划回港上市。

拍拍贷母公司信也科技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态,不排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可能,“公司已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符合了二次上市的要求,公司也在探索这种可能性,但这是非常早期的阶段”。

此外,乐信也曾多次传出将赴港二次上市。针对市场传闻,乐信CEO肖文杰表示,“乐信是22家具备香港上市资格的公司之一,也在研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可能性。在必要的时候,为了保护投资者和股东利益,乐信会继续评估当前局势并认真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在香港二次上市。”。

对此,凡德投资总经理陈尊德认为,从风险规避角度考量,美国对中概股日益严厉的审查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加码仍未可知,两地上市可以避免一旦美股退市的被动局面,也有助于进一步支撑股价。此外,港股流动性较美股略好,也对股东未来减持有利。而从估值修复上的价值则较难判断,2021年港股大盘疲软,各个板块估值下滑都比较严重,未来向上修复估值,仍需期待明显增量资金的流入来提振整个港股市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