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宏/文
人类每次文明的重大变革,其前菜都是信息通信技术的革命。
在动物世界里,人类可能是大脑中某个线路搭错了,声音出口带宽从窄带升级到了宽带。有了这种新型的通信基础之上,也就有了“富媒体”的语言通信。当然,也可能是反着地,发声系统日渐丰富后,倒逼着声音基础设施的宽带化。
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让人类传递信息不再只靠DNA,不再只靠现场教学了,可以传递更复杂的信息了,让人类在于动物的竞争中升维了,从此人类不再只是动物了。
但语言还是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靠生物性演进和内置式信息系统的大变革,千年等不了一回。
人类的进化为了赶工期,接下来就只能靠外挂式的了,靠身体外部的技术和工具,来开挂人的信息收发、存储和处理能力了。
信息技术作为外设,从协助记忆,到协助通信,再到协助计算,一条清晰技术历史的发展脉络/
首先是协助记忆的技术大爆发,以文字以及基于文字的书写、历法、纸张、图书和印刷术等衍生品为代表。文字与金属、城市一起,成为文明形成的三大要素。
尤其是大约1500年代,西方的基于金属微模块的活字印刷术,让基于文字和书籍等的知识传播,可以自动化和规模化,“大数据”时代到来让知识开始平民化,引发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等。
记忆和记录技术的进步,让“好记性就是聪明人”的观念动摇了。
然后,是1800-2000年这两百年里,协助传递的通信技术的大爆发。到了1800年代后,人类初步掌握了电知识,并且开始应用于通信,于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兴起,成了工业革命和全球贸易的基石。如果没有现代通信,无法想象铁路如何运行,大型企业如何组织,全球贸易如何开展,摩天大楼如何办公…
通信技术的进步,让全球的“知识分子“,逐渐走下了神坛。
再然后,就是最近50-100年,计算技术的大爆发。比如,克劳德.香农证明,信息技术可以是一门科学,而不是杂耍。阿兰.图灵证明,创造一台通用计算机器是完全可行的。冯.诺伊曼设计了通用计算机的结构等。从芯片、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到算力网络,都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展开的。
当然,几千年来,人类存储、通信和计算技术也都是在发展的。比如,在存储爆发的时代有烽火通信,在通信爆发的时代有留声机的发明等,但从历史的长河看都不能算是顶流。
今天的存储和通信仍然在飞速发展,但算力是核心。存储几乎就是为计算服务的,而发明互联网也是为了把计算机连接起来,5G和光通信承载的几乎都是来自计算设备和互联网的流量。互联网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从主要服务于计算机通信(点到点),转向了更多服务于内容分发(点到多点)、社交、媒体和基础设施了。
GPU,云计算、算力中心,算力网络成为当下热点,也就不足为怪了。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