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菊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数量不断增加,加上动力电池原材料持续涨价,让电池回收这个处于新能源产业链末端的产业频频受到关注。在6月16日举行的动力电池大会-“云上宜宾”会议上,多位专家指出,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将缓解电池原材料的短缺,并助力电池成本大幅下降。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预计在2050年有一半的电池材料都来自回收循环,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动力电池原材料短缺问题。
吉阳智能董事长阳如坤也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将大大减少电池成本。“我们从电池里面去提取材料,比从矿里面提取应该要便宜,因为它的分布比矿高很多。”阳如坤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吉阳智能成立于2006年,是专业为锂电子动力电池制造提供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新能源装备整套解决方案及相关配套设备。
阳如坤表示,到2040年随着电池回收原材料的比例增加,电池成本有望从当前的6毛到6毛5(每瓦时)下降约2/3到2毛(每瓦时)甚至更多,即到时电池成本将可能只有现在的不到1/3。
具体来看,现在电池材料成本大约在4毛5(每瓦时)左右,制造费用1毛(每瓦时),电池的材料浪费大概5分(每瓦时),加起来当前电池总成本大概6毛到6毛5(每瓦时)左右。假如到2030年有40%的材料可以回收,60%的原材料从矿里提取,电池成本可以降到4毛(每瓦时)左右。到2040年,95%的材料或者90%的材料可以从电池回收里来,电池制造过程大概1毛或者8分(每瓦时),回收电池大概也需要7、8分(每瓦时),加上材料的损耗,到时电池的成本可以降到2毛(每瓦时)左右。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材料循环有望在未来大幅降低电池成本,但现阶段电池回收还面临许多难题。“我们新能源车里的电池,整车已经卖给终端用户了,分散到了老百姓中间,不是说你想把它拿回来就拿得回来的,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指出。
根据记者此前对动力电池回收现状的调查采访,由于作坊式企业出价较高,有很大一部分退役的动力电池流入了“黑市”,得不到正规和安全的拆解或梯次利用,对市场秩序造成了扰乱。同时,针对这个问题,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有望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电池回收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电池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无法精细化回收。“我认为电池回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整个尺寸规格的标准化问题,导致我们很难实现完全精细化地回收。现在汽车电池的设计、制造,没有基于回收的做法去做,因为过去可能电池发展太快了,对这块重视不够。” 阳如坤指出。
北京卫蓝董事长兼总经理俞会根同样表示,对于电池回收,希望能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来考虑,从初始设计时就考虑梯次利用等回收相关的工作,真正把电池做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同时全产业链都参与进来,才能够将回收的链条全面盘活。
“对于电池回收,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回收企业上,能不能做到高效、自动化和智能的回收,其实跟电池本身的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说电池本身就不具备回收的便利性或友好性,再好的技术在后端也很难发挥它的效力。”中创新航院长郑翔表示,他也非常认同在电池的初始设计端,包括电芯、电池包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将来的拆解便利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电池回收将助力电池成本实现下降,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在经历了持续的飙升后,也有望进入回落阶段。会上多为行业专家均表示,电池锂、镍等关键原材料的价格或将出现回调。
其中,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指出,预计明年金属镍供应量会超过40万吨,镍价会迅速从现在的2万多美金/吨,下降到明年的1.5万美金/吨以下。其表示,锂资源价格也将出现回落。材料价格的回调有望助力电池整体成本下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