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心冉 夏天已至,太阳下的年轻人,正想方设法把自己全方位包裹起来。
从此前的防晒伞、防晒帽、防晒袖套,到近期的脸基尼、围挡住整个脖颈和半个脸颊的防晒口罩,年轻人的防晒装备已是“全副武装”。不仅如此,种草平台上各路博主推荐防晒穿搭,主打防晒衫穿出时髦感等理念,相伴随的是防晒装备和防晒场景的愈加细分。
防晒市场早已被防晒霜培育多年,近些年的“硬核防晒”风潮又是从何而起?
防晒的“硬与软”
硬防晒是指区别于传统防晒霜的新型防晒产品,形态多为服装及工具产品。
“通过外在防护层(面料或涂层等)进行光折射,从而避免紫外线接触皮肤。单纯依靠软防晒不能起到100%防护效果,软硬防晒搭配目前是消费者需求的重要趋势转变。”硬防晒品牌OhSunny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曹宸玮说。
趋势背后的助力,首先来自消费者对美白的执念和防晒观念的加深。对于“美白”的孜孜追求,在亚太区女性消费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Grandview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美白亮肤产品市场在2019年-2025年以7.4%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7亿美元,其中预计亚太地区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达90%。
记者也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中关于防晒衣的讨论,有消费者表示“花高价用了美白护肤产品以后,再被晒黑真的不值得”。也有消费者在做了轻医美项目后,开始尤其注重全方位的防晒。
此外,户外场景的延展,如前段时间热度居高不下的露营风以及短途游、城市微度假等,这些叠加社交休闲属性的户外场景,都伴随着消费者防晒需求的提升。
丰富的场景正在加剧产品细分。从能围住脖颈的更大面积的防晒口罩,到带有帽檐又能遮住脚踝的更长的防晒衣,以及近期较火的集遮阳帽、防晒口罩功能于一体同时十分轻便的脸基尼,衍生的新品不断刺激消费者复购。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防嗮服饰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59亿元增至2021年的611亿元,并且2021年-2026年,防晒服饰市场预计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8亿元。
新消费的那些事
热潮之下,资本市场也即将迎来这一细分领域的首位上市玩家。
今年4月,蕉下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蕉下总营收约为3.85亿元、7.94亿元和24.0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0.20亿元、0.39亿元和1.36亿元。
蕉下成立于2013年,自遮阳伞的产品起家。但招股书显示,伞这一品类在2019年的比例达86.9%,但2021年只占营收的20.8%,。除了伞具,服装、帽子以及包括墨镜、口罩在内的其他配饰,占据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9.5%、18.7%、25.4%。
由细分需求切入赢得市场一席之地,是当下新消费品牌的惯常思路:精准覆盖小众消费者需求,而后寻求用户圈扩大的机会。但新消费品牌也常常囿于细分领域的天花板,无法向更大需求的市场拓展。
成立9年,在3年间摆脱单品依赖,拓展对蕉下来说似乎不成问题。但蕉下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不断攀升的营销支出以及未有大幅起色的净利润率。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4亿元、3.23亿元和11.0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2.4%、40.7%和45.9%。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691.7万元、1.19亿元和5.86亿元。从数据来看,2021年广告及营销开支同比大增392.43%。三年间,公司的净利润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
招股书也透露,蕉下与线上600名KOL拥有合作,并且公司87%的营收来自线上。这也符合新消费从线上切入的特征和“重新做一遍”的方法论。
消费品牌是产品、供应链、渠道的多维游戏,上述选项对于有资本加持的品牌来说,流量端的渠道最容易攻下。因此,新品牌往往以昂贵的成本做线上的产品触达,积累足够的灰度测试,为后续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蕉下并没有自己的工厂,所有产品均为代工生产。一家位于河南的蕉下、VVC代工遮阳帽的服帽工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蕉下的产品属于独家定制款,蕉下有自己的专利。所谓专利指面料还是技术,对方的回应是“款式”。
蕉下也在招股书中强调产品的科技感,比服裝、帽子及其他配饰产品应用AirLoop面料,伞具应用L.R.C涂层技术和全向推拉蜂巢技术,鞋履产品应用FlexCore轻量鞋底技术等。
值得注意的是,蕉下OEM模式下的研发占比却逐渐下滑。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4.5%、3%。
天眼查公司信息显示,蕉下目前拥有效授权专利162个,其中外观专利126个。从专利申请不难发现蕉下对产品细分设计的执著,单口罩这一品类在5月份就申请了包括护眼角口罩、立体护颈口罩、全脸防晒面罩等多个专利。
款式与款式间的差别,会导致价格的差异。以蕉下官方旗舰店一款热卖的冰丝防晒衣为例,经典款及腰防晒衣价格在200元左右,超强防晒款售价在400元以上。
但记者在详情页未见到二者的差异介绍,仅在产品图片上显示超强款是全波段四层防护。记者向客服询问两款的差异,客服表示,在帽檐以及设计上有不同,记者询问:“没有材质上的不同吗?”客服回应:“一般是的。”
在详情页,记者还注意到,该款防晒衣面料为锦纶、氨纶。“防晒衣的面料一般以涤纶成分为主,价格不是很高,锦氨要高档些,价格也会更贵。”位于江阴的面料工厂负责人苏新告诉记者,一般面料每米会相差5-6元,具体要看规格。而类似蕉下的锦氨面料,苏新按照一件180g去估算,估计每米23元就能做。
打破天花板
曾有市场观点指出,硬防晒是一条细分赛道,并非对所有消费者都是刚需产品,市场潜力和市场份额更容易触到天花板。
在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看来,任何消费需求都来自生活场景的迭代,防晒有季节性要求,防晒服还是整体偏营销导向,这种小众需求很难做成主流生活常态。
但成为“防晒第一股”,是蕉下的目标吗?招股书或许显露出蕉下更大的野心。
去年,科思股份成功登陆A股上市,成为以护肤产品为主的“防晒第一股”。如今,蕉下有意冲刺“物理防晒第一股”。但蕉下自己的说法却是要成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从“防晒”到“户外”,后者可以讲的故事远比前者更加丰富。
在蕉下未来的产品矩阵拓展上,有蕉下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以露营场景为例,关于露营能想象到的一切产品,蕉下都要做。
从小而美的市场拓展到大而全的赛道,蕉下是否拥有这样的底气?
程伟雄指出,城市户外对于功能性的要求更高。在新消费领域,很多品牌正把精力集中到产品研发,补齐热潮中的短板。而从完美日记登陆资本市场后的市场反应,可以想见,未来市场对蕉下的产品力和研发能力的审视会愈加严格。
除了研发,新消费品牌的短板还在于线下渠道。尚承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童杰曾指出,由于消费场景和渠道的差异,很多创始人忽略了要超脱电商场景、在更大范畴里去思考“人货场”的关系。
目前,蕉下的线下体量并不大。截至2021年12月31日,蕉下共拥有66家零售門店,其中31家为合作零售店。
从防晒用品到城市户外,更加大而全的品类,意味着更为复杂的人货场辨析,即如何打造用户种草、拔草到复购、体验的闭环。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在线下,自建营地会是蕉下的一个方向,在这个场景中打造闭环。另外,招股书也透露,蕉下计划寻求与户外主题相关的品牌、供应链、技术开发、销售渠道等价值链上的投资标的。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