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登陆科创板 扭亏为盈时间点设在2025年

钱玉娟2022-05-27 14:25

记者 钱玉娟 历经三年时间,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终于在5月27日成功在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为688327。

在“云上市”直播中,云从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周曦表示,上市只是新起点,公司未来将抓住国家深化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研发技术、客户等优势,深耕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研发,助力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与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建设。”

在云从科技成功IPO后,它也成为了科创板的“AI平台第一股”。作为2015年在广州南沙成立的人工智能企业,上市会成为云从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看来,云从科技自此可以发挥上市企业的头雁效应,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战略路线

回顾云从科技上市进程走过的这三年,从筹备、辅导到审核、发行,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刘乃生表示,“有幸见证了云从科技快速成长为年收入超10亿的人工智能头部企业”。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回忆到三年前,在她看来,早前的AI四小龙虽各有所长,直到那一时点开始,选择了不同的战略路线,“有公司在做平台,有的做解决方案,还有的在做AIoT”。

从云从科技的战略定位看,虽以自主开发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为主,但官方回应记者,“操作系统是平台,而解决方案则是搭载其上进而解决具体场景应用问题。”显然,云从科技的目标依然是平台化。

刘乃生提及了云从科技已经实现了从感知、任职到决策全链条的完整AI技术覆盖与整合。在周曦看来,云从科技除了具有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在生产力方面也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云从科技基于系统打造出了通用与垂直行业的平台,实现了“最近五年符合增长率100%”的成绩。

“AI是一项通用技术。”但量子位联合创始人李根指出,往往一开始需要把某个领域或场景做透,而云从科技最先选择在金融领域深耕,在获得了包括央行在内的六大行等超百家金融机构认可后,又向交通领域延伸落地。

借助AI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种场景实现智慧化治理后,云从科技还将自主研发的系统和技术,渗透至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细分领域。在李根看来,落地不只是商业化项目,同时也让AI企业的技术可靠性得到检验。

盈利时间点

云从科技的发行价定为15.37元/股,在上市交易的集合竞价阶段,其股价大涨56.15%,开盘报24元/股,最高达25.06元/股。截至午间休市,云从股价报20.41元/股,涨幅仍达32.79%。

“云从科技有着清晰明确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周曦在上市演讲中如此讲到,这种明确既包括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产业融合的具体规划,关键在于对云从科技未来盈利能力和时间表的规划。

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2019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均为负数,净亏损分别为6.4亿元、8.13亿元、6.31亿元。

针对外界发出“流血上市”的质疑,以及身处AI产业不可规避的亏损现实,云从科技也在招股书中称,随着发行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毛利率提升,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利,并在未来年度不断扩大盈利水平。

就在IPO前,云从科技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其中显示净亏损为1.16亿元,同比降低了45.52%。这也进一步向外界释放出了它在持续收窄亏损的积极信号。

“以IPO为分界点,技术研发投入会相对进入稳定期,保持在一定比例。”李根认为,当企业进入成本可控期,收入规模增长期,盈利和盈利时间点就可以被测算出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云从科技做出预期是2025年扭亏为盈,在李根看来,这是对于AI技术公司而言,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时间点。包括云从科技在内的几家AI企业到那时都将迎来十周年,“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闭环要完成了。”

就大规模融资的AI企业作出盈利的承诺,卢言霞认为,除了利于IPO,也从侧面表明AI赛道上的一些参与者,确实能看到盈利前景,“这也是企业给出盈利时间点的信心来源。”

不过,她并不认为亏损是影响AI企业上市的致命问题,对于仍排队冲击IPO的企业而言,上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在未来是否有持续可以落地的技术创新,能否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又将如何保住创新科技企业的长久竞争力。

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美元。预判到那一年,整个面向AI的基础设施建设、AI企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等都将步入规模化应用状态,“从投入期转向营收期”,李根认为,那时的AI产业不仅备受关注,对于深耕其中的云从科技等AI企业而言,规模市场既具有足够吸引力,竞争的态势较现在只会变得更为激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并报道TMT领域的重大事件,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发现前沿趋势。擅长企业模式、人物专访及行业深度报道。
重要新闻线索可联系qianyujuan@eeo.com.cn
微信号:EstherQ13827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