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文
【相对论】
但凡为人父母,都有陪伴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父母的天职,不必多说。需要多说一点的是,父母还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评估人”。
于是,便有了当下家教最大问题——“用谁做参照”?
我敢说,绝大多数家长,都习惯于用“别人家的孩子做参照”,而且是用“比自己孩子更强的孩子”做参照,甚至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
其实,这样的思考和行为本身无可非议,因为,古人都有见贤思齐的说法,如今也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是,在天外永远有天的道理下,长此以往,会不会对普通孩子是一种过分施压,并因此摧毁自信心?
所以,我给家长两点建议:
第一,即便是“用别人家孩子做参照”,也必须找一个“够得着”的孩子,就像给儿童量身定制的篮球架,必须适度。
第二,最好改一下习惯,用孩子的昨天,当做今天的参照,这样你会惊讶看到孩子的进步,孩子也会由此增强自信。
这就是家教“相对论”。
是相对“别人家孩子”,还是“相对孩子的昨天”,你看着办!
【相同论】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模特”,此类说法大家都懂,但需要更懂的是,如此说法并非在讲基因遗传,而是说环境熏陶,并且,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影响孩子的第一环境是父母。
这便是家教“相同论”。
家教“相同论”的立论点是什么呢?是儿童具有强大的吸收性心智,这是蒙氏教育理念之一。
所以,不仅感叹:为人父母的确不易,在孩子面前处处小心,有时还得装着点,千万别用自己的缺点去熏陶孩子。
然而,众所众知的是,父母的性格已经定型,那些坏习惯小毛病,不可能因为生了孩子之后就换了个人。毛病改不了,咋办?
我的建议是:把“阳面”对着孩子,把改不了的问题藏在背后。
【相反论】
有一位孩子妈反思说:我对女儿的教育,常常都是事与愿违,或者叫适得其反。她还说:刚开始想多了,后来又做多了。
我追问:此话怎讲?
她说:孩子是我的梦想,刚开始我认定了我家公主是最棒的,也总幻想她的将来能给我带来太多的美好和幸福,能把我这辈子的所有未竟的遗憾都弥补上。
其实,这位妈妈很优秀,是一所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可她对女儿的一切期望都立足于比她更好,就是没敢想女儿可能会不如她。
至于“做多了”,那是她的“事后诸葛亮”说法。
她总结了四条:
1、操心的妈妈带出来不操心的孩子。
她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替孩子想事和做事,结果养成了孩子自己的事从不自己想,也从不自己做,因为有妈妈代替。
2、强势的妈妈带出来弱势的孩子。
妈妈总结说,她在女儿心里很强大,是女儿的靠山,包括在幼儿园与小朋友闹矛盾后,自己不懂该咋办?只能回家找妈妈,要求妈妈去幼儿园帮她处理问题。
3、越强调学习,学习越是问题。
读小学之前妈妈就在女儿学习上下了大功夫,没完没了地讲小学考试那点事,也讲学霸的女儿必须是学霸。
然而,至今妈妈也没明白,女儿考试的分数为啥不如她意,为啥从没有进过班级前三。
4、给孩子无限的爱,孩子却没学会爱的回报。
妈妈说,包括隔代亲在一起都把所有的爱给了女儿,可后来发现,女儿被爱得麻木了,根本无视和不懂关心一下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包括我生病之后,她也不懂问候一下。
其实,许多家长的经验也告诉过我们:家长示弱,孩子就变强;家长懒点,孩子就勤快;家长少做点,孩子就学会了自理和自立。
这就是家教“相反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