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判传媒?

刘创2022-05-26 17:04

刘创/文 何为媒介批评?

当博主谷阿莫的影视剪辑是否构成侵权、3·21东航客机事故的受难者家属报道是否合理等媒介行为引发广泛争议,专家、媒体、受众以各方立场,在观点与辩说的交锋中寻找理性共识时,已然进入了媒介批评领域。

在社会媒介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我们既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也生活在媒介现实里。从新闻资讯到社交媒体,从衣食住行到科教文卫,媒介不仅延伸了人类的身体功能,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媒介生活的扩散带来了媒介批评的普及——从灾难事故中媒体报道边界的争议,到对网络意见领袖不当言论的批判,再到对娱乐网红所具备的社会价值的探讨,诸般公共话题时常见于网络平台。其中虽有情绪化的个人表达,但也不乏蕴含反思与批判立场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理性反思实质上已经触及媒介批评的核心理念:即对媒介的判断、反思与评价。在媒介化社会的今天,这显得尤为可贵。媒介环境学派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技术会改变人的兴趣结构与思维方式,譬如电视声像技术带来了碎片、肤浅、快节奏、娱乐式和情绪化的认知方式,电视技术的盛行终将导致“娱乐至死”。而在互联网交织的媒介生活中,人们对娱乐消费的追求更是趋之若鹜,各类搞笑段子、娱乐八卦、怪异表演充斥着人们的闲暇时间,情绪化的言语对抗随处可见,逻辑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却鲜有人问津。

若日常无反思,则社会无进步,媒介批评的本意也源于此。媒介批评本身蕴含着理性与人文的价值立场,承担着对媒介的文本、行为、现象、体制与文化五大层面做出评判的功能,既对媒介现实产生的问题提出质疑、批判乃至否定,也对符合媒介发展规律与社会价值的媒介现实加以肯定与褒扬。媒介批评的特殊内涵在于,它并非是一种经验性的总结与归纳,而是基于清晰的媒介理论与科学背景,对媒介现实进行检验、反思与评价。

虽然人人皆可批评媒介,但实际从事媒介批评的人群仍然主要来自新闻业界与学界。二者的批评角度与侧重各有特点:业界人士身处传媒行业一线,能够切身察觉体会媒介的变动,能在经验中形成对媒介的思考与评价;学界长期从事媒介理论研究,则往往基于明确清晰的学理内涵对媒介现实展开分析与批判。

在媒介领域,二者之间的互动也时有发生。譬如,在3·21东航客机事故受难者家属报道所引发的关于隐私保护、二次伤害的媒介伦理争议中,不少新闻学者均发表了明确的专业意见,探讨“有所采,有所不采”与“主动打扰”的合理性,帮助媒体从业者确定灾难报道的边界,使媒介批评成为新闻学界与业界互动的桥梁,更是一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媒介批评实践。

学理三棱镜

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
董天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1月

 

董天策是国内长期坚持亲身践行媒介批评的学者之一。从1999年开始,董天策教授便开始从事媒介批评工作。其文集《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便体现了媒介批评在理论与现实、学界与业界之间往返互动的生命力。《文集》收录了媒介批评文章50篇,以公共价值与人文关怀的立场,剖析了 “新闻真实与专业操守”、“言论空间与评论特色”、“公共言论与价值理性”、“媒介事件与新闻炒作”、“公共事件与舆论监督”、“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媒体发展与业务创新”、“媒介伦理与传播法规”、“新闻评奖与作品得失”九大议题,在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间穿梭迂回,行文准确,言简意赅,集中展现了中国近20年来的媒介问题、经验、教训与得失。

作为长期从事新闻理论研究的学者,《文集》虽直面丰富繁杂的媒介现实案例,但却呈现出学理内涵风度的学者特色。譬如对新闻寻租问题的分析,便与作者对“传播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紧密相关,作者指出了新闻寻租背后的新闻、公关与企业之间恶性互动的问题。再譬如对以谷阿莫为典型个案的影视剪辑自媒体侵权问题的剖析,实质上是当今自媒体产业的普遍性问题,这究竟是一种传媒产业的创新,还是对著作权的侵犯?董天策援引“合理使用”的“四要素检测法”,对著作权与表达自由的边界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问题要害。

这是一种在媒介理论与实践之间迂回往返的媒介批评实践与研究范式,中国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与业务实践,长期以来都受到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界与业界缺乏联系的批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性强、技术更迭快、专业起步晚、实践色彩重等等,共同导致了问题的产生。这导致部分新闻媒体工作者乃至新闻专业学生,都抱有新闻理论无用、“学得好”不如“做得好”等观念,甚至认为新闻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理论研究往往跟随在现实问题产生与暴露之后,时间上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必然导致现实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悬而未决。另一方面,即使是新闻理论已经解决的问题,却可能由于新闻从业者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使一些共同问题一犯再犯,又因此给公众留下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的印象。

这便带来了两方面的警示。一方面,新闻理论研究需要紧扣社会现实问题,让现实问题尽快得到解决,缩短现实问题与理论发展之间的时间差。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着庞大传媒业界对应的学科,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创新层面,同样应该重视理论的扩散与传播,使媒介理论真正对业务实践产生影响。

新闻传播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诸多媒介问题都置身于结构化的现实背景之中,若缺乏对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的深入了解,则可能导致媒介研究缺乏实质指向,易陷入概念与概念的交叉编织之中,最终使理论研究与现实情况愈行愈远。从这一角度而言,媒介批评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桥梁,不仅能够指出新闻业界的诸般疑难问题,同样能够帮助学者观察、剖析、反思和评价媒介现实,促使学者在现实问题中检验理论逻辑,发现理论体系的漏洞,进而促进学术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