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王元成 作)
吴重生/文
把脉,本义是指中医术语“切”,是“望闻问切”中的重要一环,即用手指放在被诊断者的手腕上,通过对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速率、强度、节律和形态,来判断被诊断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所了解到的信息,除了把脉的医生外,病人无从知晓。一个半月前,有朋友给我介绍了在房山的李喜东大夫。李大夫以中医方法给人治病,却不承认自己是中医,且直言当前中医面临师承断档、中草药质地不纯等诸多困境。他说“望闻问切”中,“望”排在第一位,即观看病人的气色。现在很多中医一上来就把脉,从“望闻问”直接跳到第四步“切”,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把脉的学问很深。把脉过程中医生所接收的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很容易使庸医滥竽充数。李大夫从不为病人把脉,却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为何?他说观其气色,闻其气味,问其症状,基本可得其病因。对于那些疑难杂症而言,“切”只是对前三个环节的一个印证手段。诚然,这是李大夫的一家之言,但从李大夫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来看,他的话不无道理。
把脉,看上去比较有仪式感,容易给病人以“医生看病很认真”的心理安慰,但对于讲究实效的医生来说,重在解决问题。由此想到,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一步一步来,不可省略铺垫的环节、准备的步骤。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需要请专家前来会诊,因此叫作“请人来把把脉”。这就是把脉的引申义。医生把脉,凭的是水平和良心;专家把脉,凭的是经验和学识。把脉者和被把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中医是可以给自己把脉的,然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把脉还是请旁人比较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了。把自己的脉象交给旁人去诊断,首先要找对人,找真正懂行的专家。明朝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这段话被后世很多从医者奉为至理良言。笔者小区附近的“永康堂”内即悬有书写这段话的书法作品。医生干的是“良心活”。不懂脉象者千万不可给人把脉,以自欺欺人。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人生在世,难免有请人“把脉”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对人,把对脉。而当你的能力和见识足够高,被人请去“把脉”之时,则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以体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2022年5月26日晨6时写于北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