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在社交平台已经是非常常见的话题,被相关症状困扰的人群数量日益庞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0%~30%的人有过敏症状,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表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数以亿计的患病人群和有限的专业医疗资源之间的巨大差距给此类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挑战。
5月13日,在《经济观察报》出品的系列直播栏目《未来健康》上,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经典品牌事业部负责人沈敏霞表示,国内过敏患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27%,也就是说三个人里就有一位过敏患者。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如何提高药物可及性是当前的重点。
在她看来,提高药物可及性分为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患者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拜耳的团队在过往的市场调研过程中发现患者对过敏性疾病的了解非常薄弱。以现在高发的儿童过敏为例,家长普遍没有明确认知,经常把过敏症状和感冒、咳嗽混淆。还有不少家长认为用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治疗态度相对保守。这些认知都会影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其次是过敏性疾病的诊疗和合理用药。沈敏霞指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并不是一款药或者某个科室就能完全解决,治疗方案需要多科室多部门的联合诊断和治疗用药。目前的经典用药方案以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为主,在这之中又分为一代药物、二代药物,还包含了不同的剂型。对于不同患者的诊疗和用药方案应该也有所区别,例如儿童用药中液体糖浆剂型就比片剂更为合适。
除了认知与诊疗,提高药物可及性的关键还在于渠道。全国有近1/3的患病群体意味着用药需求极其庞大,需要多元化的渠道来保障药物供应。“经常有患者跟我们反映在医院开的药到药店不好买,或者是像荨麻疹这样的突发性疾病,半夜突然发作了怎么办?”沈敏霞称。
落实到具体动作上,拜耳将规划分为产品和渠道两个方向。作为一家在过敏性疾病深耕已久的药企,拜耳目前已经拥有开瑞坦和艾洛松两款过敏领域的明星产品。沈敏霞表示,从产品端,现在已经基于两款明星产品开发了针对儿童、成人等不同人群的细分产品。另外,在新药研发方向,也会通过拜耳的全球资源与初创公司一起合作在中长期推出创新药物,充实产品管线。
在渠道端,沈敏霞提到的关键词是“整合”。她表示,考虑到现在近30%的发病率,肯定存在相当数量的患者尚未被触及到,所以未来会重点通过渠道跟资源的整合,覆盖更多的新人群。比如整合拜耳的专家资源、药师资源向患者人群提供知识、服务,具体的案例如2020年拜耳助力协会与专家共同出版了国内首本儿童过敏的科普教育手册。
沈敏霞还提到,拜耳在线上渠道如美团买药、饿了么买药等O2O平台已经深耕已久,线上平台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购药需求,还成为了药物信息传播的平台。
她举了个例子,拜耳在今年4月份通过线上平台与国潮IP合作,发起“过敏患者如何拥有私人春天”的活动。活动过后,近期在美团等O2O购药平台上购买过敏药的新用户相较之前有了三倍的增长。
基于新兴渠道,过敏药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沈敏霞分享了一组数据,在近期的上海,O2O平台的主要客户端除了防疫用品外,药物需求最高的分别是肿瘤药、哮喘药、心血管药物,第四位就是过敏药物。未来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资源的整合,切实提高过敏药物的可及性,是需要去持续探讨的话题。
作者:余诗琪 张昊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