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之后如何为自己“加能”

韩明丽2022-05-19 05:37


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工作倒也没有特别忙,但是琐碎又杂乱,没有创造性更没有掌控感,各种临时布置的工作,各种规定的系统录入。每天起来就不想去工作。办公室人多事事也多,相处起来也费心。

现在由于疫情影响,原来不喜欢的工作也不稳定了,疫情期间,公司的业务萎缩,奖金没有了,只有基础的工资收入。

想离开这份工作,又离不开,毕竟这个工作给了我薪水让我养家糊口,但是又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每天下班狂刷小视频填补时光,然后又自我批评不要躺平摆烂。我是不是有职业倦怠了。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南区之南


小学的时候做过一类经典应用题:有个蓄水池,有个入水口以一定的流量向里进水,有个出水口以一定的流量向外出水,问蓄水池多久能装满水。


人的心理能量,就像是水池里的水,有的事情是可以补充心理能量的,有的事情是特别消耗心理能量的,当补充和消耗持平的时候,人的心理能量就能保持稳定,就有自我效能感,有热情有干劲把事情做好,但是当心理水池长期入不敷出的时候,人的心理效能感就会变差,躺平、倦怠等情绪就会出来了。倦怠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它只是心理能量蓄水池的液位计,它提醒我们,能量即将消耗殆尽,需要充电服务。


对不同的人来说,心理能量消耗的出水口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有的人在单位的人际关系消耗很大;有的工作中没有自主性,各种随机安排的工作让人在不同任务间来回切换耗损很多心理能量;有的人刚入职,工作能力还不能跟上岗位需要,还有人的兴趣特长或价值观与工作本身不匹配,可能在选工作之初就选错了赛道。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心理消耗的增加。 


当我们说要改变职业倦怠状况的时候,内心是有一个期待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职业倦怠的硬币背面,希望在工作中能充满活力,感觉上积极上进有热情,希望内心能量的蓄水池比较充盈。


回到开头的应用题,充盈能量的蓄水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减少无谓的能量损耗;一方面是主动给心理“充电”。


不同类型的人给心理蓄能的方式是不同的:内倾型的人,喜欢安静的独处,安静地阅读一本书,听一首音乐,喝一杯清茶,或一个人遁入山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是能给心理带来能量补充的方式。


对于外倾型的人来说,热闹的聚会,与朋友畅聊,获得更多新鲜的外部信息刺激是他们补充心理能量的主要方式。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能看到各种不同的补充心理能量的方式: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比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也有幸运的一部分人,他们的兴趣天赋价值观,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匹配,对他们来讲工作本身就是乐趣。这种乐趣主要来自于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一种愉悦体验,就是“福流”,也有的译作“心流”。


有时候即使倦怠于工作内容本身,但是工作带来的意义感会改变对工作的看法。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群做助人工作的热线接听员,长期倾听别人的烦恼,心理上产生了很多的倦怠甚至麻木。但是有一天,他们参加了一个活动,他们帮助过的人来到了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自己如何被接线员帮助到,在这之后他们的生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意义感和价值感,让接线员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当意识到自己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也正是改变的契机和起点。


减少自我苛责,以免带来更多的心理损耗。当发现自己进入职业倦怠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自己进行更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通常只会带来更多的心理损耗。


不妨可以从更正向的角度来问自己:

这个工作是我适合的吗?如果不适合这个工作,我更适合的工作是什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换到一份更适合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做哪一部分工作会感到比较有热情,比较有兴趣,或者比较擅长?

在工作之外,哪些兴趣爱好,或者是跟哪些朋友在一起,能够增强我的心理能量?     

 韩明丽 文/摄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