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淯心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24807亿元,增长0.8%。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对记者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在预料之中,疫情管控、消费者收入减少以及对于未来预期不乐观,让消费者减少支出。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也认为,四月份的数据和预期相符,疫情影响了生产、流通和消费。
具体来看,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9929亿元,同比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213亿元,增长0.4%。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637亿元,同比下降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46亿元,下降9.8%。
王成荣称,乡村消费的特点在于,必需品消费比例高,乡村人员流通较小,从总体零售额来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远超乡村,但乡村消费仍有较大潜力。
按消费类型分,1—4月份,商品零售124880亿元,同比增长0.4%;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4月份,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
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医药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增长,粮油、食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在4月份同比增长10%,为4月份增长最高的品类,1-4月粮油、食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了9.5%。饮料类商品的零售额在4月份增长了6%,在1-4月间增长了10.4%。
除汽车商品零售额大幅下降,4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的零售额均下降幅度在20%以上。
王成荣称,疫情对消费结构有较大影响,必需品如食品的销售额在上升,聚集型消费、社交型消费如餐饮的销售额在下降,另外疫情也导致一些产品消费存在滞后性,如旅游、汽车、家用电器类。
按零售业态分,1—4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6.8%、2.5%,百货店、专卖店分别下降8.2%、5.9%。
陈立平称,疫情对百货业、餐饮业的影响较大,它们的共同点是收入主要来自消费者到店消费,消费者居家和消费意愿的减少都会影响这两种业态的收入。超市、便利店属于民生保供类,满足消费者吃的基本需求,所以零售额实现上涨。即便如此,靠近社区的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的销售额实现增长,而位于写字楼的便利店和位于百货业里的超市的销售额仍下跌严重。
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2.9%、6.3%,穿类下降1.7%。
零售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记者称,今年多点疫情爆发让消费者减少出门,线下实体店减少了很多客流量,消费者转向了电商购物,导致网上零售额的数据实现同比增长。但是电商的增长也不算快,这和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有很大关系。
陈立平称,在收入下降、未来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会优先满足吃、用等基本需求,不少消费者居家也影响了对于服装的需求,未来消费者会追求具有性价比的商品,例如一些低价零售店,这会让零售业洗牌。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