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医学时代浅析
1、疫情倒逼医疗模式变革
上篇 疫情对当今医疗模式的冲击
新冠疫情的爆发与抗疫,对现代化医疗系统堪称是一次全方位的重大考验。从“术”的角度上说,虽然诸如预检分诊、健康码行程码、远程医疗协作等服务很大程度上协助了抗疫需求;从“道”的角度看,整体医疗系统建设与响应机制的根本理念的应变,也就是医学模式的变革,还值得学界与行业同仁的深思与探索。
综观我国的医学模式,经过了三次变革,现正处于一次新的变革前期。我国医疗模式的变迁,始动于文化、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医学科学成果的促进。而社会需求对医学模式有强大的影响力,决定了医学模式的存在或变革。纵观我国医学模式变迁的过程,新医学模式的形成,不仅是我们自身文化、科技发展的缘故,更是受到国外一些医学成果和医学理念的影响,内外结合,终成正果。
我国第一个阶段的医疗模式是“以症状为中心”的时代。过去,或者说很早以前,我们对人体的结构、功能是不了解的,对疾病的产生与发展机制更是不清楚。那个时代,当一个病症出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和采取的措施,就是直接减轻或者消除这个病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停留在“治标”的平面上。所以,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是初级的,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医疗效果。
第二个阶段的医疗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西医已经传入到中国,对一些病症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了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比如所谓的肺结核,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痨病”,当时的医学科技已经认识到这种疾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因此,在这个时代的医疗模式,就是以杀死或抑制肺部的结核杆菌为治疗目标。相比以症状为中心的时代,显然,这个时代有明显进步,已经从“治标”走向了“治本”的高度。
第三个阶段的医疗模式,也就是现阶段的医疗模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我们知道,疾病并非仅仅发生在一个脏器、一个部位,而是“牵一处而动全身”。另外,人的整体状况、甚至精神状况都会影响到医疗的效果。因此,不再单纯聚焦在局部,而是把视野放大到人的整体,甚至包括精神和影响精神方面的家庭、社会方面的因素,彻底摆脱那种“治了病但救不了人”的难堪局面。因此,这个阶段,医疗模式已经从“治标”、“治本”上升到“治心”的高度,病由心生,治病必先治心。
然而,新冠疫情的到来,也让现有医疗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
首先,由“治心”理念发展起来的“制心”医疗战略战术,各大医院用尽政策资源,形成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医疗航母”级别的特大型综合医院和“航母战斗群”般的集团化医院连锁。使得病人被规模化、集中化、甚至工业生产线化的“流水线作业”。这种大规模作战的医疗运作模式,在疫情冲击下支离破碎,带来的是大规模的医疗资源“坍塌”和大范围病人“失医”,社会伤害更加惨重;
其次,这种规模宏大的医院的内部运营机制是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模式,甚至还推行了“单病种控制”这种把病人千差万别的差异化疾病 ,“削头去尾”,变成千篇一律的规规矩矩、方方正正一样的治疗、一样的费用支付的“标准化医疗”。因为,这些策略是“集团军大规模作战”的基本策略。然而,在这次新冠疫情中,这种策略被碰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
再次,近年来轰轰烈烈宣传报道和资本大鳄拼杀出红海的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医疗,在疫情面前也是鸡飞蛋打,满地鸡毛,完全不能够真正服务于急性病、危重病和慢性病医疗(如大量血液透析病人在疫情到来后无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就连网上的诊疗服务和药品配送都难以为继。疫情之下,整个医疗系统需要的是有效支持,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