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文
“报告期末,本行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50.85%,各类绿色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11.90%。”4月28日,广发银行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
这是近年来银行业逐鹿绿色金融业务的一个侧影。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透露,绿色融资快速增长,截至今年3月末,绿色债券余额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36%。截至2021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快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2个百分点。
在抢滩绿色金融传统业务的同时,多家银行推出碳账户业务,以吸引居民和企业参与绿色低碳经济。
争抢绿色金融
银行对绿色金融有多重视,不妨看看2021年度报告透露了哪些秘密?
中信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已将绿色金融纳入战略规划,大力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发展,开发全市场首只“碳中和”债券产品,达成国内首笔“碳中和”衍生品业务,全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40%。
招行年报则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638.42亿元,较年初增加552.54亿元,增幅26.49%,高于公司贷款增速19.49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14.02%,主要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在绿色债券方面,招行发行2只美元债券,规模6亿美元;主承销绿色债券38只,发行规模合计613.72亿元;招银租赁发行9亿美元和1亿欧元双币种“碳中和”主题绿色债券。
在绿色投资方面,招行代销新能源和光伏行业基金约178亿元,代销招银理财招睿睿远稳进(ESG精选)一年持有期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及其它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管理的3只ESG理财计划;招商基金牵头研究债券型基金ESG尽责管理与产品规范,并发行成立沪深300ESG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作为首批应用中证ESG指数发行产品的公司之一,截至2021末共存续5只ESG相关产品,存续规模14.62亿元,规模增长率129%。
广发银行年报称,以“生态+”为主线,广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发行挂钩碳中和ETF相关结构性存款产品,推进碳排放权质押业务,开展绿色债券承销业务
而国有大行中,农行截至2021年末的绿色信贷业务余额达1.9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6%,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0%,年内承销绿色债券27期,募集资金440亿元。
“实现碳中和需要数百万亿的绿色投资。”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院长马骏认为,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动员社会资本来实现,这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银行业应科学布局碳金融业务,抢占低碳经济竞争新高地。”中国银行研究员郑忱阳表示,“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碳金融发展空间广阔,当前银行在碳金融领域仍处于“试水”阶段,业务布局存在空白,这恰好也是抢占先发优势的关键节点。
郑忱阳认为,银行业需健全碳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体系,关注国内外碳排放政策变化、碳市场运行情况及碳价的变动,有选择性地开展业务,实现碳金融交易的全流程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智能防控,对碳资产定价、估值进行建模分析,优化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碳资产减值测试等,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科学性。
“碳账户”能撬动什么?
近年,支付宝、美团等机构已上线采集、计算和评估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的功能,如绿色出行(步行、骑单车等)、减纸减塑等行为都可以记录碳排放量。
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军,银行也在发力“碳账户”业务。
4月25日,民生银行发布了基于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碳账户、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民生碳e贷”。
而中信银行则主导推出个人碳账户——“中信碳账户”, 让用户的绿色低碳行为可计量、可追溯,推动绿色低碳广泛融入民众生活。
当下,绿色生活行为中存在“知易行难”的现象,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的《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显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低碳尚未成为行动准则,低碳行为正向反馈少,以及经济实力限制。低碳生活的建设,尤其是低碳消费的建设需要家庭购买和选用低碳环保商品,但是目前低碳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甚至相比于普通商品售价更高,这导致部分经济不宽裕的消费者不愿选择低碳商品。
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表示,作为计量个人碳减排的“绿色账户”,中信碳账户将实现个人碳减排数据的资产化、价值化,通过构建低碳生态联盟,让碳资产得到归集。中信银行以“碳账户”为基础,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不断开拓应用场景,助力用户实现绿色金融、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阅读,让民众的低碳减排行为,贯穿衣食住行,积累低碳点滴成果,将绿色权益植入生活各方面。
据“中信碳账户”核算预测,每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在线金融服务方面的低碳行为,累计可减少约200万吨以上的碳排放,未来用户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为激励居民践行绿色生活,“中信碳账户”向全部持卡人开放,目前,新用户注册“中信碳账户”将获得中信书院信阅尊享PLUS周卡。从“动卡空间”APP中的设置来看,未来将上线碳减排量兑换优酷会员卡、爱奇艺会员卡、Keep会员及中信出版电子书等功能。
今年3月初,建行向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申报了“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探索运用联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测算建行用户低碳生活水平,为形成“碳账本”提供支撑。
较早前的1月,日照银行“个人碳账户平台”正式上线,涵盖绿色政务、绿色信贷、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公益等多场景。
2021年11月3日,浦发银行推出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据介绍,碳积分来源于企业在浦发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所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企业在浦发银行办理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都可形成对应的碳积分。
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从零售业务来看,全球各领先银行均在信用卡、房贷、车贷等方面进行绿色产品创新。”
根据麦肯锡报告,在信用卡方面,某欧洲领先银行推出的信用卡为客户在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时提供优惠和较低的贷款利率,并且该信用卡利润的50%将用于资助全球减排项目。在房贷方面,某国际领先银行在新加坡针对满足有效的GreenMark奖项认证的房东推出绿色房屋贷款,该产品可以让贷款人享受额外贷款折扣,并永久免除重新定价的转换费等。车贷方面,某澳大利亚领先银行对市场上不同车款进行能效和排放评级,并根据不同级别设定贷款利率,同时要求贷款者以种树方式进行排放抵消。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国的金融及金融科技公司能否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市场需要有更多期待。
中国银联区块链负责人周钰认为,碳排放量的数据从计算到流转和交易是全球都在探索的命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可信的基础设施,但目前很多机构都在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如果市场参与者各自为政,将很难达成交易,而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有望助力整个社会走向低碳。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