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小棠 本周以来的A股市场走势十分纠结:在周一周二分别跌破陆续3000点、2900点后,周三又全线反弹,创指单日涨幅创下6年新高。
4月25日,A股全线暴跌,三大股指齐挫逾5%,超4500只个股收跌,近700只个股跌停。4月26日沪深两市高开低走,早盘一度拉升,午后转跌,沪指失守2900点关口,3953只个股下跌,773只个股上涨。4月27日,A股大跌之后突然出现的低开高走,两市逾百股涨停,创业板指更是创下6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此番表现再次出人意料。4月28日,沪指盘中一度冲上3000点大关,之后震荡下行,最终有所回升,以微涨0.58%收盘。
分歧
“见证了A股市场化的极致,更多来自于投资者情绪的表现。”华南一位公募投研人士这样评价近期的市场表现。
北京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在给渠道路演中也表示,清明节之后的市场都处于非正常状态,杀得不看基本面了。
而魔幻的市场表现下,最痛苦的莫过于基金经理,净值大幅回撤,基金经理们对市场预期和哪是底部产生了强烈的分歧。
于浩(化名)是一家基金公司权益投资经理,此前他预判今年市场会略好于去年,并且笃定的信念让他在去年底把仓位“打满”了。
而在于浩满仓之前,公司策略研究员曾对他加仓行为不太认同,并认为2022年风险和不确定性均很大。
不仅仅是于浩所在的公司,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其实今年以来,在对市场的判断方面,公司投研内部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该机构宏观策略分析师对今年的市场并不乐观,原因在于中国目前处于宽信用周期中力度最弱的一次,且流动性不足以提升资产价格,此背景下,利润增速是否能够回升?当下来看难度增加而不是减弱。
的确,根据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季度及3月工业企业财务数据。1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行、收入增速小幅下行,原材料价格高企提振上游盈利,但3月本土疫情暴发开始影响汽车等行业盈利收入增速。
此外,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认为,不要低估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陆挺年初便建议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最好设在5.0%左右,原因包括疫情、房地产的下行和出口有可能的下行。
事实上,疫情现在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他本人的预期。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甚至不低于2020年春季。从病毒本身特性、爆发时间是3月份开始、以及冲击的地理区域来看,经济影响更严重。
从时间维度看,陆挺表示,今年是进入抗疫的第三年,失业率在上升,居民储蓄不断被消耗,不确定性会继续使消费和投资下降。政府角度看,进入第三年抗疫,很多基层官员非常疲惫,大量的资金也用在抗疫上,所以政府投资无论是产业园区,还是基础设施方面,今年也是面临了一定的困难。疫情对房地产和出口造成了额外的影响,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二季度GDP增长速度可能要比一季度的4.8%会下一个台阶。
有基金经理则认为,目前无论从估值、市场情绪而言,都已经到了市场底部区域,虽然短期仍有波动可能,但空间来讲是有限的,长期来看可以乐观一些。
中欧基金投资总监曹名长也表示,市场估值已处于非常低的位置,看好今年未来三个季度的投资机会。
“市场整体估值确实处于非常低的位置。从业绩来看,在今年一季度,企业业绩整体处于低位。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下降,以及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企业业绩或将进入上行期。”曹名长认为。
在不同维度投研观点各执己见的交锋,现在究竟是不是底部?记者采访多位基金经理均无法给出精准的判断。“不光是我无法给你,我们公司甚至我相信市场上绝大部分基金经理也无法给你个‘正确答案’。”华南一家私募创始人如是说。
“无法明确”也就意味着对后市该如何把握和操作也僵持于分歧之中。而当前尚未出来的数据验证使得投研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称,目前居家办公花了大量线上调研上市公司。从调研结果来看,该基金经理表示,目前部分企业的确受到疫情较大影响,部分业务也处于停滞状态,情况并不太乐观。
一家科技类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透露,近期机构投资者调研密度明显增大,有时一天下来要接受2-3场大规模的线上调研,两场调研之间仅能休息不到10分钟。
而对于调研中机构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普遍集中在上市公司最新经营情况,且对公司动态提出了更为细致的问题,包括公司客户具体情况、疫情带来哪些影响、经营利润有无增速预期、后续发展规划能否完成等。
政策“组合拳”
纠结的基金经理们等待着反弹信号进一步明确,而为了加大力度稳定资本市场,近期宏观政策方面不断传来利好。
近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28日,年内已超250家上市公司宣布完成回购或发布回购预案。
2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稳就业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更有力举措稳就业。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经脉。针对近期部分地区物流受阻,国务院建立了工作机制。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畅通保供,畅通国际国内物流。
同在27日发改委也在官网通报,今年一季度全国投资增长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通报还指出,一季度投资呈现出投资大盘稳中有扩、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活力有所增强以及投资先行指标向好等特征。其中,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8.4%,增速较去年全年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4.8%,高技术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尤为突出,起到了主要带动作用。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会议强调,要立足长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五方面共二十项重点举措,涉及“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等多项重要内容。
此外,包括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和上市公司在内的机构纷纷自购进入市场增强信心。截至目前,共计63家公司出手,累计自购额超过18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自购规模达16.36亿元,多家券商资管自购额也将近2.5亿。4月份以来,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自购的金额同比增长229%。
分化的操作
该如何应对后市?分化的判断之下操作亦大相径庭。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研人士向记者分析道,一是周末北京局部疫情出现,并已划定部分高风险区,周一朝阳区有较大面积区域提升管控措施,此举引发市场担忧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疫情封控会影响国内经济。另一方面,上海新增新冠病例数明显反弹,并再度突破2万例,整体下降趋势慢于预期。作为汽车产业链和电子产业链的中心,如果复产低于预期可能导致全国生产受到影响,制造成长板块面临基本面下修的压力。
二是周末较多学者发布文章下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引发市场担忧。
三是某动力电池龙头推迟一季报披露时间,引发市场担忧整个产业链盈利增长不及预期,叠加上周光伏龙头业绩不及预期,并且在上海复工复产相对缓慢以及全国受疫情影响下,二季度热门制造成长领域面临较大的盈利下修压力。
四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引发周五美股大跌,道指创近期较大跌幅,引发全球市场下跌。
此外,市场连续下跌引发流动性层面担忧,包括产品赎回压力和平仓压力,带来了股价的负反馈影响。
该投研人士透露,如果只考虑估值,国内股票市场有很大的配置空间,但是综合考虑内外部不确定因素,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对应到产品上目前采用相对低仓位的策略,等行情稳定,再把股票的仓位升上来。
半夏投资李蓓日前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目前半夏投资的股票类净仓就是0附近。对此操作,她表示:“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机会就多仓,没有机会就不做,这都是很正常的。”
前述公募投研总监透露,自己不会在这个位置把仓位降下来,也不会在这个位置做结构性调整,除非其把这几个行业判断错了,但如果没有判断错,他怎么跌下去怎么再回来。
而另一位基金经理则表示,“事实上,之前已经做过调整了。其实股市越跌,个股潜在的机会越大,我们目前在花时间筛选有哪些公司从中长期维度值得重点布局的。”
国泰基金认为,对于后市不必过于悲观,需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一是当前位置已经足够低,继续向下空间有限,足够低的绝对位置,在流动性危机缓解后能够吸引长期资金流入配置。二是A股盈利底大概率在二季度出现,随着盈利修复市场也将逐步修复。三是海外压力预计二季度达到顶峰,随后有望好转。二季度全球通胀压力、美联储鹰派表态可能是最强的时间段,下半年有望逐步缓解,届时随着国内疫情好转,货币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宽松。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已经位于底部区域,虽然短期可能仍有反复,但中长期来看机会逐步大于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表示,往后看,二季度在新冠疫情、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债利率上行、美股波动、俄乌冲突等内外部不确定性下,市场大概率仍将继续震荡整固。但随着市场不断深入底部,后续将从更多系统性的调整转入结构性分化。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