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小棠 在赚钱效应减弱的市场境遇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增长速度“刹车”,非货币市场规模降至24.79万亿,环比减少0.99%,股票基金管理规模更是遭遇3年来首降,其中主动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更为严重。
虽然总体规模有所下降,但公募马太效应依旧凸显,16家基金公司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研、销售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原因。基金公司陷入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
规模缩水
美联储不断加息缩表、俄乌冲突、疫情反复……诸多内外部风险因素共同扰动着今年的资本市场。此背景下,148家公募机构披露的2022年一季报数据并不乐观。
截止4月25日,148家基金公司披露了今年的一季报,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基金市场规模呈现小幅下降,非货币市场规模降至24.79万亿,环比减少0.99%。
而剔除货币基金后,市场总规模为14.82万亿,环比减少5%。其中股票基金规模2.26万亿,环比减少10.78%。混合基金规模5.23万亿,环比减少12.67%。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较被动管理基金下降更多,具体来看,指数型及规模为1.57万亿,环比减少7.40%,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为0.69万亿,环比减少17.6%。
权益市场不佳,避险情绪抬升,致固收类基金环比增长。截止一季度末,债券基金规模6.81万亿,增长3.51%。货币基金9.97万亿,环比增加5.63%。
“权益管理规模的下降在预期之内。”沪上一家大型公募机构人士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持续震荡下探,尤其基金重仓股大幅杀跌,净值遭遇大幅回撤,影响基金规模。二是净值出现较大回撤后,影响投资者信心,导致客户割肉离场,三是新基金发行失败、节奏放缓,投资者购基意愿不强,没有新增“活水“也一定程度影响总体权益规模。”
马太效应
虽然一季度非货基金整体管理规模有所下降,但头部基金公司马太效应依旧严重。
根据天相投顾,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剔除货币和理财债基的规模统计中,规模5000亿以上的基金公司有8家,规模占比34.73%;规模在3000-5000亿的公司同样有8家,规模占比20.17%,这16家头部基金公司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占比达54.90%。
而剩下的45.10%则由132家基金公司共同占有,其中22家规模在1000-3000亿的基金公司占比24.68%;26家规模在500-1000亿的基金公司占比11.89%;以及84家规模在500亿以下的基金公司占比8.52%。
而从权益类基金来看,马太效应则更为突出。
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权益类基金规模4000亿以上的基金公司有3家,规模占比19.33%;规模在2500-4000亿的公司有6家,规模占比24.28%,这9家头部基金公司占据了43.61%的市场份额。
而剩下的56.39%市场份额由139家基金公司共同占有,其中12家规模在1000-2500亿的基金公司占比27.88%;12家规模在500-1000亿的基金公司占比10.89%;其余115家规模在500亿以下的基金公司占比17.62%。
“马太效应在近几年愈加凸显,并且预期以后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中小公司面临的空间更为严峻。”一位公募机构中后台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该人士分析称,首先是投研实力包括对二级市场行业覆盖率、投研资源、投研人数等大型公募均比小公司有绝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则陷入正循环状态,差异也会越来越大。
“其次销售端,大公司渠道铺得满、扎得深,而且旗下知名基金经理比小公司多,不断形成良性循环,中小公司却不同,受到规模、产品类型等限制,甚至很难进入强势代销机构的白名单。”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还有大公司产品种类丰富,监管层也愿意把配置经验和种类丰富的基金公司作为创新产品的试点单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马太效应的加剧。”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看来,现在对于小型公募机构来说,不是规模竞争赛,而是淘汰赛,如何争取更多代销机构准入,慢慢在财富管理领域活下来是首先要考虑的。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