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笛 杜涛/文 上周,一位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主说了他的担忧,当地采用了物流通行证制度,但卡得比较严,大约有30家规模比较大的物流企业能够比较稳定地申请到通行证,像他这样小规模的物流企业,申请难度就比较高。
能够稳定申请到通行证的企业,可以赚取数倍于平日的运费,更重要的是这种稳定预期对于也客户是巨大的吸引力,这位采访对象长期合作的一些客户已经开始流失了,他担心这种客户流失会不会是不可逆的。
坚持“动态清零”的方向下,我们正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对于重要产业、重要物资、重要企业给予便利,比如重点物资通行证、保转运重点企业“白名单”等等。
特殊时期,这种政策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一般拥有更规范的运作流程,可以更好地平衡防疫和运营;同时,这些企业也拥有更高的效率。
但从另一个方面,这些措施也变相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冲击着大量腰部及以下企业。
数位采访对象曾分析了为什么这一轮疫情中,企业实际感受比2020年初还要严峻,原因有两方面,一是2020年初的疫情正值春节,经济是从慢中缓缓启动,而今年则是在旺季突然受阻;二是2020年年初企业普遍处于静止,今年则有些区域能动、有些行业能动、有些企业能动,“看在眼里,就焦虑很多”。
尽管这些企业相对起来 “不显眼”,但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要。中小企业如果在疫情中迟迟难以运转,不可逆地丢失了市场占比,势必会冲击供应链稳定和就业根基。
如果说,在市场竞争中,行业资源逐步向头部聚拢,行业集中度提高,还有可能形成效率优势。但在这种非常态下形成的集中,对市场和行业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一点不可不察。
既然疫情防控形式被动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让大企业占了先机,那么在纾困政策上,就应该进一步向这些中小企业倾斜。
纾困第一步是首先保证这些中小企业能够在停止状态下存活。
尽管处于停止状态或半停止状态,这些企业依然需要保持一些刚性支出,比如核心员工工资开支、关键设备维护费用、场地支出费用等,这些都是未来企业恢复竞争力的支撑。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并不充裕,参考2020年疫情国内一些地区和海外一些国家的政策,可以给予中小企业部分无息贷款支撑其存活,以待生机。
其次,在恢复运营后,要有倾向性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增量订单,对于中小企业,订单可能比财税减免更实惠和直接。
浙江省有些政策可以借鉴,比如提高预留中小企业份额、提高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降低政府采购合同履约保证金比例等措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采购份额。此外,还包括浙江省 “能开张”的政策发力方向。
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我们要想尽办法,维护其生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不让疫情中“非常态”的市场竞争状况,变成疫情后的常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