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的全面碳中和计划

高歌2022-04-14 11:59

 记者 高歌 业务板块众多的大型集团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4月14日,记者从中信集团了解到,中信集团首次公布覆盖五个业务板块的碳中和路线图,这是继去年提出“两增一减”低碳发展战略后进一步明确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行动路径。

中信集团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综合金融服务、制造、材料、消费以及新城镇化。基于各板块的业务属性,中信集团2021年制定出“两增一减”的发展战略:绿色金融加大为产业低碳转型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实业要放大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低碳效应;存量中的高碳业务、高环境影响投资要向低碳转型,新业务布局以低碳减排、低环境影响为原则。

但碳中和实施路径除上述方向之外还需要更科学的考量,“双碳”战略需要可回溯、可监测、可评价。2021年9月,参考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等制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中信集团对旗下五大业务板块36家子公司进行了碳排放核查,编制了“双碳”损益表这一碳中和目标的动态管理工具。

中信集团摸清了“碳家底”,2020年全年碳排放量为4384万吨,相比2016年增长16%,低于产值增速47%。与此同时,中信集团对“十四五”期间的碳损益也作了相应预测,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减排将达到50万吨以上。综合考虑现有产业规模、未来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计划等因素,到2025年其产值碳排放强度预计将比2020年下降18%。

从具体的实施路径看,对于电力工业、钢铁生产、建筑运营和数据中心等碳排重点领域,一方面通过能效提升、结构优化以及发掘技术减排的潜在机遇点节能降碳,另一方面对剩余碳排放引入抵消计划。

部署好源头管控,也需要筑牢碳能力建设的堤坝。在参与全国以及地方碳市场方面,根据《中信集团碳中和碳达峰行动白皮书》,目前被纳入全国及地方碳市场的有三家企业:中信泰富能源投资旗下两家发电企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0年碳排放1632万吨,免费配额足以覆盖并有少量富裕;中信泰富特钢旗下湖北新冶钢被纳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0年碳排放598万吨,未来有可能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参与首个碳市场履约期的企业业已完成配额清缴工作。

中信集团方面称,要加强碳资产管理,将建立综合化的碳信息管理体系、整合碳排放数据、碳信用资产、碳交易、减排项目等相关信息以支持碳管理分析决策;将“双碳”思维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加大“双碳”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及储备。

根据中信集团的碳中和路线图,中信集团下属企业将加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其产生的碳减排量用于集团自身的碳排放配额替换或对外出售;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统筹安排集团碳配额,积极研究参与碳金融市场的可行路径,以降低履约成本和覆约风险。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信泰富特钢、锦州金属、中信钛业等相关企业或下属企业可能将陆续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在降低年度履约成本及交易风险,提升碳资产价值上,中信集团计划将碳排放配额现货、集团内部企业盈余的配额现货、 CCER现货、 CCER 期货等碳资产进行配置;依托碳配额及 CCER 减排量两种基础碳资产,积极研究开展各类碳金融产品设计及碳金融第三方服务工作。此外也计划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 )等负碳技术的研发推广。

在金融领域,中信集团表示,将持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与占比,加速绿色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深化绿色金融业务协同;积极参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建设,并推动绿色金融国内标准的完善以及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根据中信集团的目标,到2030年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要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全面融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能源、工业相关话题,线索请联系:gaoge@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