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
心法是个很难解释的概念,但稻盛和夫却说清楚了,他是从“利润至上”的企业说起,说到最后亮了。
因为,他说能赢在最后的企业心法是“利他主义”。
据此,民办学校也该反思两个问题——我们的初心是什么?面对国家对民办教育推行的新政,我们的办学心态是否进行了调整?
其实,若讲初心,民办学校早期办学者的初心多为“企业心”,特别是那些企业家办学,没有不谈钱的道理。当然,聪明的企业家懂得在商不言商,懂得办学要先讲教育,至于内在企业心,不便说透而已。
不过,我们必须实话实说,民办教育三十多年下来,许多以“企业心”为初心的办学者,最后,走着走着竟然“变心”了,“企业心”变成了“教育心”。如此为何?道理何在?
我先讲“道”,后说“理”。
道是悟出来的,一些有悟性的民办教育办学者,因为悟到了教育是生命工程,是必须用生命去敬畏的事业,所以,办学校的事属于积德行善,不可唯利是图,否则,别说初心,良心都会受到天谴。
理是讲明白的,即便倒推二三十年去讲办学能赚钱的理,也必须说清楚一个前提,不把教育做好,不让社会受益,不为国家担责,这样办学赚钱,即便是赚得了一时,也不会长久。
所以说,当我们理清了这些道理后,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的“公益心”,便会有了深刻的理解,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谁在办学,教育必须承载国家使命,必须坚守社会公益心。
尤其在新政之下,民办学校不该有二心,必须只有公益心。
【活法】
心法决定活法。
曾有一位民办学校投资人,直人快语,跟我聊天说:“看来今后办学赚不到钱了,咋办?”我的回答也直接了当,说:“不办。”为啥如此说?是因为了解和理解,了解是因为他的初心不改,一直把教育当做生意,也因此一直没有办出教育味;理解是基于了解,是在大形势下,此类缺少“教育心”,而且,学校办的没有生命力的情况下,你不退出谁退出?!
另一位也是早期民办学校董事长,做贸易有积累后,倾其所有,投资民办学校,这几十年来学校发展的很健康,也越办越有感觉,说自己“皈依教育”了。所以,面对5%的计划控制,他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纠结。
我给出建议:
第一,减小办学规模做精品教育。
因为,在我看来,民办教育后半场的生存理由,不是对公办教育的学位补充,而是以机制、特色和质量优势,为普惠性概念下的公办教育补差。那么,补差意味着什么?就是必须做的更好,更优秀。如此,只有精品。
第二,停办义务教育,办高中或职业高中。
但这个做法属于权宜,后期的政策和形式,肯定有许多不确定性,而且,就目前从全国来看,高中的主阵地还属于公办学校。
第三,适合条件下的“民转公”。
对纯民办而言,这是一个割舍举措,或叫义举。但是,若在公益心下,在学校资产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把办学主体转为公办,然后,依法签订委托管理模式。
如此活法,既保护了好学校的持续,又保证了办学者的教育情怀。不过,要注意的是,必须签订好在法律框架下的公办民管合同,尤其是合同中必须写清楚的违约问题处理。
总之,在新政下各有各自的活法,而这些活法中的共性点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不依赖民办教育招生等优先政策而活着,而是用内涵发展和教育品质来被政府认同和市场接纳。
【干法】
当心法对了,活法清楚了,只剩下怎么干的问题了。当然,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干法。所以,下来讨论干法,只能基于宏观和共性,谈三个着力点:
第一点,充分发挥人事机制的优势,用团队取胜。
早期民办学校因师资市场匮乏,所以,师资成了制约发展一个重要因素,也因此羡慕公办学校师资的稳定性。然而,如今的形式变了,师资不在匮乏后,稳定便是问题,混日子就会被淘汰,不努力就要去努力找工作。这是民办机制的亮点,必须亮起来。
那么,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学校的管理水平了,只有把团队意志和团队精神管出来,形成合力,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
第二点,发挥自主管理的机制优势,不做无用功。
民办学校的自主管理权,总是比公办学校要多一些,这也是让公办校长羡慕民办学校的主要理由之一。所以,没有众多的“婆婆”,不搞没用的形式,说实话、干实事,这是民办学校一直以来的管理优势,今后依然。
这点优势能否得以发挥的关键在校长,在校长管理下的制度管理和文化建设,是否有灵活性,是否有实效,是否做有用功。
第三点,把教育服务进行到底
有些民办学校一直在误区中,以“为学生提供五星级服务环境”为招生宣传点,包括保洁公司的专业,餐饮服务的到位,以及老师常规管理的细腻,处处都是被服务包围下的学生,就如那句话说的,你只管好好学习,其它有我们。
如此,便是纯商业服务;如此,便是把学生当客户;如此,让学校的教育变得没味道了。
那么,什么是教育服务呢?说直接一些,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自己的卫生自己做,自己的餐桌自己擦,自己的宿舍自己管,把成长的平台和机会还给学生。或者,浪漫一些说,让教育的养分滋养着学生,让教育不仅是做题,更多的是做人和做事。
最后归结:民办学校若想活在当下和未来,首先端正心态,然后,对竞争环境有一个综合分析,知己知彼之后,以自身优势的发挥为着力点,以挑战昨天的自己为目标,才能赢在未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