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疫情之下如何共克时艰

社论2022-04-08 23:37

社论/文 对很多家庭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上海、长春等地的疫情还在持续。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确保医疗资源不挤兑,让非新冠病患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同样得到及时的救治,我们的城市正面临考验。

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比2020年初更艰难的时刻。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坦陈,“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决策部门反应迅速,已经出台了新的税费减免和失业补助政策。疫情之下,养家糊口是最大的民生,保住更多人的饭碗,保住他们的生计,原本也是疫情防控的目标。

对于疫情之下的企业或者居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具体的压力或者困境。比如说,因为封控在家没有收入,即使吃喝暂时无忧,却可能断了房贷月供;比如说,产业链中断,现金流枯竭,很多中小微企业只能关门歇业——没错,各级政府出台了各项税费和房租减免政策,不过纾困措施很难帮到这类企业。就好像失血的时候急需输血,别的方法不济事。

所以,我们乐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给那些身处生死边缘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现金补贴,也许一些企业就能挺过去,活下来。我们希望金融机构可以给这些企业的贷款延期,而不是催着还贷甚至提前收贷。如果企业的账上还有一点儿现金,最好的做法不是不问缘由划走,也许这是它们最后的机会呢?如果这曾经是一种常态,那么现在能否变一变?

我们需要共克时艰。一家企业倒下容易,重新办起一家企业不容易。应该理解,无论是给企业补贴还是做贷款延期,都不算是一种单方面的给予或者扶持。对一个经济生态来说,留住它们就是留住生机,帮助它们就是帮助自己。缓过一口气,它们还是政府的税源,银行的利润来源。要稳住经济大盘,就要稳住市场主体。实体经济倒下了,银行无法独自起舞。

对于产业链来说,我们特别希望龙头企业能够站出来。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比如说,早一个星期哪怕早一天偿付中小企业的账款,就可能留住一家合作伙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账期为58.3天,而去年末是49.5天,企业账期正在拉长。而中小微企业账期通常都在60-90天,到期拿到的还不是现金而是票据。我们理解,疫情持续三年,做企业的都难,不过大企业腾挪余地总是大一些。多承担一些,保持产业链的稳固,是利他也是利己。

对于那些房贷马上要断掉,面对违约甚至房子可能沦为法拍房的人,因为疫情的原因宽限一下,不计入信用记录,原本就有政策口径。虽然银行有各自的风险考量,不过我们还是相信,银行在现行规则框架之内,可以相对灵活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是金融该有的温度。给贷款者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留住一个客户。

城市管理也要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刻板。疫情肆虐时,我们见过街市空阔的武汉,也看到过寂静停摆的浦江两岸。彼时彼刻,城市和它的市民最是煎熬。那时候我们怀念都市繁华甚至嘈杂无序。当我们的城市有条件接纳更多烟火气之时,理当留出更大的空间和自由。那不只是城市人眼里的一道风景,每一个摊点都可能支撑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奋斗的勇气。容许他们的存在,保全的正是城市的尊严和脸面,艰难时日里的世道人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