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 北京报道 4月6日,国内药企开拓药业(09939.HK)公布了旗下一款药物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结果,透露这款药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并且显著持续降低新冠病毒载量。
这款药物名为普克鲁胺,是一款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和降解剂,这也是国内首个完成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新冠口服药物。开拓药业还未公布完整的数据。
3月以来,国内数个城市出现新一轮疫情,上海、吉林的疫情更是焦灼。截至4月7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23832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2693例。
中国早期所取得的抗疫成果,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传统公共卫生领域的功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而包括国产药物在内的医学手段,作为抗疫图景中的一块重要拼图而备受期待。
2020年底,国产新冠病毒疫苗开始上线,但一直到2021年12月,中国才迎来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腾盛博药(02137.HK)旗下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这款单抗注射液是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需要冷链运输和注射治疗,应用范围受限。
对于未来的抗疫思路,张文宏表示要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就包括了:“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
那么,中国的新冠药物开发进度怎么样了?
新冠病毒疫苗:3种路线已上市,有效性还待提高
经济观察报统计,截至2022年4月,中国(不含港澳台)已有7款疫苗在使用,包括了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3种技术路线。
截至2022年3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32亿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超过12.7亿人,已完成全程接种超过12.4亿人,覆盖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0.42%,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7.98%。
另外,完成加强免疫接种接近6.6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人数约2.22亿人,完成全程接种约2.12亿人。
这也意味着,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疫苗全程接种。而在这些老年人中,80岁以上人群接种比例比较低,只有50.7%完成全程基础免疫,19.7%完成加强免疫。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3月以来,除了疫情严峻的城市,全国多地已在大力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除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尚未接种疫苗,中国的新冠疫苗还面临着全城接种一段时间后抗体水平下降的问题。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抗体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现有的新冠灭活疫苗使用的是传统的铝佐剂,而没有使用比较高效的新型疫苗佐剂。
“国内现在使用的疫苗是有效的,能够去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效果会变差。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城乡多样化且复杂,完整接种一遍6个月内未必能完成,也就意味着目前的疫苗还不足以起到使绝大多数人不感染或者不传播这个疾病的作用,那么需要药物的人口数量就会变得很大。”丁胜表示。
丁胜建议新冠病毒疫苗所属企业提前布局,因为几款疫苗都已经使用一年以上,有了有效的经验,企业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为疫情三五年后的变化做准备,可以从现在开始做迭代更新,比如加入高效的新型疫苗佐剂做一期临床试验,拿安全性、有效性数据跟原来疫苗的数据相比,如果数据更优可以继续做临床试验,“虽然创新不一定能保证结果是好的,但这是用很小的投入去搏一个很大的回报”。
就在4月,国内又有3款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别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二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石药集团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SYS6006以及康希诺生物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这3款在研疫苗的临床前结果均显示了对当前主流突变毒株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
据了解,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二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已于2021年12月末获批在阿联酋紧急使用,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紧急使用的二代新冠疫苗。
新冠口服药:给抗疫打上补丁
2022年2月,中国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辉瑞(Pfizer)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的进口注册。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至今已超过两年,在传统公共卫生手段——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之外,疫苗、药物同样是必要的疫情防控方式。具体到药物,中国在去年12月批准了首个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上市,而Paxlovid是国内批准的首款小分子新冠药物。
丁胜认为,从药物的角度来说,中国已经有了获批的新冠中和抗体,但是中和抗体成本很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也容易产生病毒逃逸,还需要冷链运输,所以可及性并不高。与之相比,小分子药物在这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对去年年底公布的中期分析,普克鲁胺这次公布的试验数据是一个“反转”。2021年年底,开拓药业公布了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III期临床试验(NCT04870606)的进展。来自348例新冠患者的中期分析数据显示,由于事件数较少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而4月6日公布的关键数据结果则显示,普克鲁胺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显著持续降低新冠病毒载量,可改善新冠相关症状如发热、气短、咳嗽等,并且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
在一位新药研发人士看来,开拓药业公布的普克鲁胺最新数据比较初步,统计学的意义不强。
具体到新冠口服药物,国外市场已有两款药物,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后者已进入中国。
中国在研的新冠口服药当中,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君实生物和旺山旺水合作的VV116、真实生物“老药新用”的阿兹夫定进度较快。
丁胜表示,从技术路线来看,Molnupiravir、VV116和阿兹夫定都属于核苷类药物(RdRp抑制剂),Paxlovid是3CL蛋白酶抑制剂。这两类药物的原理都是抑制病毒的复制,但3CL是上游的靶点,RdRp是下游的靶点。由于靶点成药性特点, 研发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效率会优于RdRp抑制剂。并且核酸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很高,患者的依从性会比较低,医生也更倾向于不开药,所以目前来看,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针对新冠,什么技术路线最有可能成药?丁胜认为还是核苷类和3CL类药物,因为这两类从机制上说得通,而且也有了成功的例子。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