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方IC)
聂日明/文 4月7日上午,上海相关领导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强调要全力保障2500万人民物资供应,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小区的快递小哥等,走出封控区,回到保供岗位;统筹邮政快递、顺丰等物流资源,对接电商平台,补足配送力量,完成社区最后一公里配送任务。
自3月28日上海全市分片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以来,目前绝大多数居民足不出户短则一周,长的高达两三周时间,另一方面,商超、菜场等大面积歇业,电商平台的仓储关闭,末端配送能力也明显下降,导致物资送达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矛盾突出。
中国的超大城市大多是高度市场化的,民生需求由多样化的市场主体竞争性供给。在正常状态,南方居民家庭囤物资的欲望不强,炎热的天气,新鲜蔬菜的储存也是一个难题,一些追求“新鲜”的家庭,几乎天天去买菜买肉。这种需求,使得上海等南方城市的大街小巷布满了菜场、商超,还有丰富的便利店、咖啡馆、快递、外卖,丰富的市场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异质性需求。
现实来看,上海有大量不和子女同住的老年夫妻或独居老人,他们平时要么自己到小区门口去买一两天的菜,要么儿女每周过来送两三次菜;年轻单身或新婚未育家庭,家里开伙并不多,他们不需要菜场,但依赖外卖、在外就餐。疫情封控、足不出户,使得这些市场化的民生供给瞬间暂停,不能自已买菜,也不能外出就餐,生活物资供应马上就成为问题。
上海方面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上海市米面粮油肉的储存储备比较充足,市外也备足货源,可以随时调运上海,但这些物资匹配到居民家庭仍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物资从供应商到居民家庭存在“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难题。
这一公里、一百米的问题,在商超、菜场关门以后,是很难解决的,过去数年,社区团购、生鲜配送一直是消费领域的投资热点,互联网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培育、建设这个市场,到现在为止,也很难说卓有成效。现在没有了它们,仅依赖街道、居委、志愿者及国企更难解决。
过去一周多时间,受限于通行证、一天(或两天)核酸结果核验等障碍,零售的终末端运力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居民买菜难的核心原因。显然上海知道堵点在哪里,7日的新闻发布会,不仅有美团副总裁列席发布会,还提出要增加快递、物流等运力资源。物流、快递的流动固然增大了防疫的困难,但要保证社会基本运转,不仅不能“一刀切”地限制这些运力发挥作用,还要保证运力规模超过平时,以弥补线下网点关门带来的需求。
其次,封控和物资不足对家庭的影响呈现很大的差异性,上海有着相对成熟的社会自组织能力,尽管运力受限,社区团购仍是家庭买菜的主要渠道。这些家庭以核心家庭或三代家庭中的成年人为主,他们与邻里有一定的熟悉度,又有丰富的组织能力。但刚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没有自己做饭的经验,租房比例较高,不一定能很快融入业主群体,他们储蓄也可能比较少,手停口停;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有养老金,不担心收入,但儿女进不来,自己也不会使用手机抢菜、团购。这些群体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虽然整体供应充足,但他们获取物资的难度更大。
最后,抢菜的难度和解封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家庭囤积物资的意愿,平时可能只买两三天的菜,但现在可能要囤积够一两周的食物,这使得即使全市当前物资供应量是平日的两三倍,仍然可能供不应求,这又会进一步提高弱势群体获得物资的难度。
现实生活中,人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即使基本生活需求,也千差万别,这恰恰正是市场擅长解决的问题。因此,保障市场是疫情封控物资保供的基础,各类生活必需品涉及到的线下网点要营业,如商超、菜场、药店等;线上平台的物流和快递也需要畅通,这就必须保障快递、仓储等维持正常的运转,不能因为疫情陷入停滞。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